明朝最难解之谜——郑和究竟有没有下过西洋?
迪丽瓦拉
2025-09-24 06:02:46
0

如果说元朝的最难解之谜在“马可波罗有无到过中国”,那明朝就是郑和下西洋。因为他差一步就实现“地理大发现”了,结果却什么都没捞着,甚至一点正向意义都难看到。这就有点像我们今天,本来下一秒就可以接通外星文明电话了,却由于耐心不够,主动挂了电话。

生活没有“假如”,但历史最有趣之处正在这个“假如”。按当代历史学界的共识,当年郑和是完全有环球远游能力的,他的船队那强悍无匹的远洋能力,也完全可以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甚至直抵太平洋,因为日后的哥伦布与麦哲伦他们的船只实在要落后很多。包括航海的大量技术疑难,郑和队伍都能巧妙解决。比如直到近100年后,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队都对远航中长期缺乏新鲜蔬菜而导致的败血症束手无策,郑和队伍就没有这个问题,据传是郑和船队在船上自己生产豆芽从而规避了,不知是否真实。但不管怎么样,郑和船队的畅行无阻,都在说明他们的硬件、技术以及经验,包括导航、调度、维修、补给、医疗等等都毫无问题。

至今有问题的,还是郑和为何下西洋。史学界一直以来的说法,说是朱棣为了追查朱允炆下落,可以从此彻底睡安稳觉,非要找到朱允炆不可,总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是比较认同的。实际上,朱允炆下落不明后,朱棣就是“上穷黄泉下碧落”下令搜寻的,明的暗的手段都用遍,只是全无结果。在西南深山寻觅无果后,他瞄准东南海外也有道理。因为当初支持朱允炆的主力,正是江浙人,这一片熟悉大海的人也多,朱允炆若见势不妙,与人逃匿到海上也很符合逻辑。再加上,彼时的东南沿海,海盗问题已经很严重,更有方国珍张士诚旧部都盘踞其中,朱允炆若真要谋求东山再起,往这个方向奔逃也最合情理。所以,朱棣要委派最信任的亲信郑和南下,以“宣扬国威”的幌子行搜捕朱允炆之实。

如果不是从这个理由去思考,是无法理解朱棣何以要费尽代价去做这个事的。实际上,郑和几次下西洋的成本,对于大明王朝来说,都不仅不算低,还很是不堪重负。按沪上史学家程念祺先生说法,明朝建国之初,财政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据有人粗略统计,郑和七次航行总花费约600万两,约等于国库年收入的两倍,而累计赏赐支出更是高达3000万两,天文数字。朱棣登基前后,刚休养生息都没多少年,接着靖难之役又打了四年,而后又要迁都营造北京城,又要开通南北运河,几个大工程同时行进,差不多都要掏空国库家底了。所以彼时尚是太子的朱高炽有一年从南京回北京,一进入北方地界时,就发现饥民遍野,老百姓几乎家家锅底朝天,日子过得非常惨。江南被搜刮的尤其厉害,赋税都极其重,导致连最富庶的苏州都一度欠赋百万石。郑和他们出去,单单白银就带出了700多万两,导致朱棣在任时,朝廷都发不出工资了,曾不得已愣是用胡椒之类抵官员俸禄。

靠这些数据,我们由此可大体推测到,朱棣是在举全国之力,让郑和下西洋的。如果不是出于搜查朱允炆这种干系大位的最高等级目的,纯粹就是耍威风要面子找玩好,那是说不通的。朱棣本人并没有这么憨。而这也才能解释,为何郑和眼睛还没闭呢,官方就要急着将所有航海档案销毁。也正因为郑和船队的真实目的,只是找人,顺带着联络下“绝域殊方”诸国的感情,再趁机快递一些奇珍异宝回去给老爷们玩玩,他们对于什么“地理大发现”,那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也注定不可能有任何突破了。最可惜最遗憾的后果,就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的正式分野,以及国力诸端的差距,从这里拉开。借助大航海,洋人从此看到了世界,野心勃勃锐不可挡,而中国人的眼光却越来越狭窄,对外界越来越忽视,此后差不多就与大海绝缘了。本来是多么值得惊喜的“偶然”,不止是不进则退彻底落空了,还让对手先发制人抢先一步,反过来受制约受压迫,如此历史去哪说理去?

正是目的上的差异,郑和下西洋,本可以在真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地理大发现”中占尽先机的,就差临门一脚了,可就是没能踢破那一块薄薄幕布。最终结果呢,居然除了劳民伤财之外,几乎毫无所获,委实让后世的人们不知道说啥好了。我本人,对所谓“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评价很低的。

往期热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雍... 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雍正对年羹尧的长期不满可谓源远流长。然而,雍正面对年羹尧在“九子夺嫡”期间的...
原创 课... 把文章改写后的版本如下: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名人都以其杰出的成就和高尚的品德受到人们的赞美和尊敬。...
原创 如...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在提到三国历史时,他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星。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他运筹帷...
原创 诸...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政权腐化,民众疾苦。刘备,作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觉察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
原创 他... 1948年3月,冬季攻势结束后,东野部队正式成立了第五纵队、第十一纵队和第十二纵队。其中,第五纵队的...
原创 熊... 天启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前辽东经略熊廷弼被凌迟处死并传首九边。熊廷弼之所以获此重罚,除了兵败、弃土、党...
原创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韦应物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 纪录片中,非遗传承人刘仰根在检查西山纸成品 福建自古以来就是“海滨邹鲁”“文献名邦”,文化形态多样,...
原创 如... 马谡永远不可能守住街亭,无论是否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行事。然而,诸葛亮的部署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原创 解... 在20世纪30至40年代,国民党政权内有一个异常强大的部门,表面看似仅为军事委员会的下属机构,实际上...
临平首部!《杭州市临平区地名志... 近日,由杭州市临平区民政局组织编撰的《杭州市临平区地名志》正式出版发行。 临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兵马俑考古最新发现!在陶俑上提... 近年来,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考古人员,借助科技手段,在出土的陶俑身上新发现了100多枚指纹印痕...
山西汾阳发现北宋元祐八年夫妇合... 中新社太原7月24日电 (记者 杨静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4日公布山西汾阳西外环北宋元祐八年夫妇...
原创 他... 黄克诚大将是一位自1925年便投身共产党的老革命者。他曾参与北伐战争与湘南暴动,并在井冈山的斗争中锤...
原创 十... 阅读本文前,若能点击关注,将不仅便于大家共同讨论与分享,也能让您感受到更多的参与感与互动,谢谢您的支...
原创 项... 楚汉之争历时四年,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与复杂性。随着战争的推进,项羽的得力部将逐渐倒戈或战...
原创 司... 司马家族作为开创了一个朝代的家族,声誉却极其糟糕,几乎可以说是臭名昭著。从曹魏时期的司马懿开始,他就...
原创 6...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中不仅有着像诸葛亮这样享誉天下的智者,还有一位因聪慧与谋略被称作“小诸葛”的名将,...
原创 他... 四野队伍中,喜欢打仗的“好战分子”不少,其中最有名的两个人物分别是钟伟少将和韩先楚上将。相比之下,钟...
意大利罗马:被收复艺术品博物馆... 近日,位于意大利罗马的被收复艺术品博物馆重新向公众开放,展出近三年由意大利文物宪兵追回的百余件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