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西北古城的时光切片:民国兰州影像集
迪丽瓦拉
2025-09-25 10:04:59
0

时光的尘埃落在泛黄的相纸上,总能抖落出一串细碎的故事。当我们掀开这组民国时期的兰州老照片,就像推开了一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这些被定格的瞬间,不是冰冷的历史符号,而是老兰州人实打实的日子,是西北大地在那个年代里,藏在烟火气里的心跳。

这张拍于1937年左右兰州的老照片,展现了街头小贩卖东西的场景。那会儿兰州城里头,这种摆地摊卖杂货的可不少见!你瞅这大哥,戴着帽子,穿得朴素巴交的,双臂一交叉,往摆满盘子、碗、茶壶、小摆件的摊位边一靠,就跟守着自家宝贝似的。

兰州作为西北交通要道,城里头集市、街头摊点热闹着呢,卖的东西也是柴米油盐、日用小物件啥都有,老百姓过日子缺啥,在这些摊位上基本能找着。这些摊位,就是当年兰州人生活里离不开的“小超市”,藏着满满当当的烟火气,也见证着那时候普通人的日子 !

这张拍摄于1937年左右的兰州老照片,呈现的是一处户外屠宰场景。你想啊,那会儿兰州的老百姓,好多都靠畜牧营生,杀猪宰羊这些事儿,常在城墙根、空场地这么干。

画面里这帮男子,用木架当临时屠宰台,牲畜挂的挂、摆的摆,背景土墙和远山,就是当年兰州郊外的模样。在1937年前后,西北这边畜牧屠宰还挺传统,没太多花哨设备,靠的就是一身力气和老手艺。

这张拍于1937年的老照片,从高空视角展现了兰州城的模样。你瞅,那会儿兰州的城墙还完完整整的,这城墙可有年头啦,打明清时候就开始守着这座城,跟个沉默的老卫士似的,经历了不知道多少风风雨雨。

城墙根底下,密密麻麻的全是传统中式屋顶,啥四合院、大杂院的,一家挨着一家,虽说看着挤挤巴巴的,可错落有致,都是老兰州人过日子的地方。再往远处看,山峦朦朦胧胧的,那会儿也没啥污染,天特别透亮,山的影子给兰州城围了一圈,添了好些悠远的意境。

这是张在1932 - 1938年拍的老照片,地点在兰州。你想啊,那时候兰州城里城外,好多穆斯林同胞住着,盖头可是穆斯林女性传统服饰的一部分,上面绣着花纹,好看又有讲究。

那会儿西北的天气冷,小姑娘得穿厚实的棉袄、棉裤才能抗冻,鞋子破旧也不稀奇,毕竟普通人家日子过得紧巴,能有双鞋穿就不错啦。她站的土砖墙,在当年兰州城乡特别常见,用黄土和麦草混合夯实砌起来的,风吹日晒的,满是岁月痕迹。

瞧瞧这两张拍于1937年左右兰州的老照片,主角都是戴着头饰的女子。你还别说,那会儿兰州这边的女子,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头上都爱弄些讲究的头饰,可能是银簪子,也可能是绣花的布饰,既好看又透着当地的讲究。

她裹着头巾,估摸着是怕风沙,毕竟兰州那地方风不小,这打扮实用得很。穿的衣裳看着朴素,都是棉布做的,耐磨又好打理,符合普通人家过日子的样子。手里拿的物件,说不定是刚买的针线,或是给家里人带的吃食。

周围模模糊糊有行人,看着像个热闹地方,八成是城里的集市或者街口。1937年的兰州,作为西北的交通要道,来往的人不少,集市上更是三教九流都有,女子出门赶集、办事也常见得很。这头饰、这打扮,都是当年兰州女子生活的真实模样,透着浓浓的地方味儿,就像把那会儿的街景活生生摆在眼前了。

这是1937年前后在兰州拍的老照片,一个年轻人戴着超显眼的皮帽子,穿着厚实的棉衣,背后还隐约能看到其他行人。那时候的穿着打扮和现在差别挺大,这皮帽看着就特别有年代感。

你还别说,那会儿兰州冬天冷得厉害,尤其早晚温差大,皮帽子可是稀罕物,一般是家里条件稍好些的年轻人才能戴,既能挡风又保暖,算是那会儿的“时尚单品”了。厚实的棉衣也是标配,都是自家做的,里头塞的棉花实打实,看着臃肿但抗冻得很。

这是1937年左右在兰州拍的老照片,一个大叔在露天市场摆摊卖东西呢。他蹲在地上,手里举着个圆圆的物件,面前摊开一堆杂七杂八的货,周围还有其他行人,满满都是当年兰州街头市场的烟火气。

那会儿兰州城里的露天市场可多了,像中山市场、炭市街这些地方,天天挤满了摆摊的。这大叔卖的杂七杂八的货,估摸着是些针头线脑、小农具,或者是些自家做的小玩意儿——那时候老百姓过日子缺啥都往市场跑,这些小摊就是最接地气的“百货店”。他手里举着的圆物件,说不定是个陶碗,正跟路过的人吆喝着“看看这好东西”呢。

这张老照片是1937到1949年拍的,就是普通人在寺庙里拜拜的场景。你看画面里,有人跪着磕头,旁边坐着几位穿老棉袄的,墙上供着观音像,还有写“香”字的牌子,满满都是当年老百姓上庙里祈福的老样子,跟咱现在去寺庙的感觉,好像也差不太多,就是衣裳、布置透着旧时候的味儿,挺有意思的。

那会儿兰州城里的寺庙可不少,像普照寺、浚源寺这些,都是老百姓常去的地方。不管是年景好的时候求平安,还是遇着难处了盼着顺顺当当,大伙儿总爱来这儿烧柱香、磕个头。穿老棉袄的那几位,估摸着是住得近的老街坊,拜完了就坐在旁边歇脚,跟相熟的人念叨念叨家常,寺庙里也成了街坊们碰面聊天的地儿。

这是1937年左右拍摄于兰州的老照片,画面里一名男子站在装饰篷车前,马套着缰绳,车有传统样式的篷厢,背景是古朴的建筑,满满都是民国时期西北城市的风貌。

你还别说,那会儿兰州城里头,这种马拉的篷车可是正经的“代步工具”呢!有点像现在的出租车,不过更接地气。普通人家要是出个远门、搬个家,或者商户拉点货,都爱雇这种车。篷厢上的装饰看着简单,其实也是车主的小讲究,有的会糊层好看的纸,有的还绣点花纹,显得体面些。

1937年前后,兰州虽然已经有了少数汽车,但大多是军用车或者有钱人的稀罕物,老百姓日常出行还是靠马、靠车。照片里这男子,说不定是赶车的“车夫”,正等着客人呢;也可能是车主刚把车停在街边,打算歇口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邱... 电影《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中的一幕至今仍然令观众印象深刻。在这场戏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总司令,被称...
原创 武... 文/灵犀一墨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创造了5000多年的文明史。在这璀璨的5000年历史中,发生了无数有...
原创 从... 余则成和郑耀先的历史原型实际上不止一个,这正是艺术创作的魅力所在:艺术家往往会将多个真实的人物特质进...
“10后”的暑假:小小讲解员志... 中新网太原7月27日电 (记者 胡健)“战国时期,晋国六卿纷争,六卿之一的赵简子命令家臣前往新开发的...
查理曼大帝的一生:法兰克国王、... 查理曼大帝的加冕典礼,作者:弗里德里希·考尔巴赫 / 维基共享资源 今天,他被视为法国和德国的开国元...
好想穿越到大唐盛世!在敦煌一朝... 莫高窟第130窟 弥勒大佛(吴健摄) 莫高窟第148窟 药师经变 经变是指佛经的变相。经变画就是...
原创 戴... 提到民国时期中国的特工组织,“军统”几乎是每个人都熟悉的名字。 在那个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年代,特...
原创 1...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听到了一份关于国民党将领的报告后,愤怒至极,他猛地一挥手,下令道:“立...
原创 蜀... 与刘备的子嗣经历的困境不同,刘禅的后代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局面。刘禅一生育有七个儿子,但其中最为人知的...
原创 廖... 在鄱阳湖的水战中,廖永忠凭借非凡的勇气与指挥能力,成功救援了朱元璋,帮助其赢得了关键性的胜利。然而,...
原创 强... 曾经如日中天的唐朝,以其无可匹敌的文化和强盛的军事力量,成为了古代中国的巅峰之国。凭借强大的国力和卓...
皇帝的画像流落民间,当古董卖了... 宋代帝后像的流传 清南薰殿宋帝、后像很可能是用于祖先崇拜的影像。起码在北宋中期,士大夫家设影堂已相当...
原创 多... 多尔衮稳坐在皇宫的龙椅上,紧锁的眉头显露出他内心的深思与忧虑。目光锐利地盯着眼前的道士,他直截了当地...
原创 故... 光绪皇帝是清朝历史中一位极具争议的帝王,历经了许多悲剧和挑战。外界普遍认为他是个被慈禧太后软禁、甚至...
原创 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被认为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谋士层出不穷,其中许多人都拥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诸...
原创 美... 美国,这位自诩世界霸主的国家,其两百年的崛起史,实则是一部充满傲慢与算计的征服史。它凭借阴谋诡计和无...
原创 赵... 阅读本文之前,我们真诚邀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这样您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最新文章,同时也便...
原创 刘... 咱今天来聊聊东汉历史上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刘秀建立东汉后,没对功臣下杀手,这本是仁君之举,可也留下了...
原创 武... 开元十九年,唐玄宗李隆基为表彰历代英雄豪杰,特别是那些曾为国家建立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举行了一场盛大...
原创 韩...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