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各种实力强大的将领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着悲壮与荣光。然而,往往在权力的斗争中,这些武将被作为工具所利用,导致了许多人悲惨的结局。例如,赵云是刘备身边奋战几十年的忠臣,他不顾个人安危,孤身冲入敌阵,拼尽全力营救刘备的幼子。但即便赵云在武将中地位显赫,成为了五虎上将中的佼佼者,最终却仍然没有得到相应的荣幸,留下的只有遗憾。
再看张飞,他虽然以勇猛著称,但无论如何都只能充当刘备身边的保镖角色。诸葛亮、黄承儿等人虽曾为蜀国建设出力,但他们的能力、贡献似乎都未能得到应有的嘉奖和认可。更令人惋惜的是,许多大将英年早逝,死得冤屈而可惜,如张郃,后人普遍认为,他是成为司马懿权谋的牺牲品,被设计陷害致死。
还有魏延,由于与杨仪的矛盾在北伐后被马超的后人马岱追杀,最终再也无法逃脱,丢掉了性命。这些大将的死都未必能与另一位大将相比,他的遭遇可谓更是冤屈。他的武力之强,连关羽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历数三国之中,唯有吕布才能不落下风,这位被忽视的将领就是高顺。
首先,高顺是一位非凡的武将。他具有卓越的战斗能力,以及对主子的无条件忠诚。历史资料记载,高顺性格沉稳,有极强的自制力,尤其不嗜酒,常常对自己要求严格。他所带领的军队,都是经过严苛训练的沙场精英,士兵们无不信服他。身为吕布的中郎将,高顺曾协助吕布平定叛乱,颇受吕布信任,并多次提供忠实的战略建议。尽管吕布心知高顺的忠诚,但有时他接受的忠告却让人反感,导致他逐步疏远了高顺,最终甚至将高顺的军权削弱。
在关键的战役中,高顺始终冲在最前线,展现出作为将领的风采。公元196年,吕布对下邳发起攻势时,刘备被迫投降,吕布任命刘备为沛县的守将,这其中有高顺的功劳。同年,郝萌在袁术的煽动下背叛吕布,趁夜袭击下邳。高顺在接到吕布的指令后,根据吕布的话推测出是郝萌的反叛,并毫不迟疑地率军赶往下邳,天亮时便攻克敌军,带着郝萌的首级返回营地,向吕布交差。可惜的是,正因为高顺的某些意见让吕布感到不悦,导致两人关系渐行渐远,直到吕布在关键时刻才想起再次委以重任,这让高顺心中不免失落,但他始终未曾抱怨。
公元198年,吕布依附袁术,刘备趁机伺机反扑,高顺与张辽一道攻击沛县,彻底逼得刘备无路可退,只得向曹操求援。高顺与张辽借助地利,顺利攻下城池,俘获了刘备的妻儿,迫使刘备逃往曹操处。曹操得知这一情况,心中暗喜,觉得这是铲除吕布的良机。在经过短暂的准备后,曹操率兵包围了下邳。
在吕布的身边,有谋士陈宫提议他出城截断曹军粮道,而他与高顺守城应对。然而,就在关键时刻,吕布的妻子提出了高顺与陈宫间的不和,若将他们留在城中,恐怕会导致叛变的风险。吕布听后,心中不由得动摇,最终导致曹军攻陷下邳,吕布的命运也由此开始走向衰亡。不幸的是,真正背叛吕布的并非高顺与陈宫,而是小人的暗算,在他们被俘后,吕布不得不向曹操求饶。曹操绝不会轻易放过能解决吕布的机会,最终,他毫不留情地斩杀了高顺、陈宫以及吕布。
一代名将仅因主公的犹豫与听信他言语而蒙冤受死,这让人不胜唏嘘。张辽后来归降曹操,在曹魏中成为名将,屡次破敌。而唯独高顺,因为过于忠贞和原则,未能及时逃离,最终错过了归顺的机会,悲惨死去。在那个纷纷扰扰的时代,若能如张辽般灵活应对,或许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高顺的忠诚与牺牲,让人反思在权争中,简单的“忠”与“诈”有时会成为一抹绝望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