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灭佛:明朝统治普陀山的黑暗时代
迪丽瓦拉
2025-09-25 13:03:33
0

公元9世纪,僧人慧骥结束在唐朝的学习,准备从宁波搭船返回日本。由于气候阻挠,落脚在舟山普陀,遂到当地潮音洞供奉观世音像。此后千余年,东海潮声与梵音不断交织,终将这里变成“震旦第一佛国”。其香火连绵不绝,至今仍十分繁盛。

然而,这么一座看似人畜无害的海上圣地,偏偏在明朝时屡遭磨难。不但受限制打压,连残存寺庙都多次遭强制拆迁。

普陀山所在的舟山群岛自古就是海上要冲

事实上,舟山群岛的佛教起源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是,这里长期被吴越先民视为宝库。除坐拥富饶渔场,也是海盗集团的走私天堂。甚至在毁天灭地的灾难降临时,充当本地人口和文化习俗的备份区域。无论秦始皇厌烦的东海外越,还是险些推翻司马皇族的五斗米道义军,都曾以这片群岛作为复兴基地。

公元847年,西域梵僧特意来潮音洞前燃指供佛,彻底开启普陀山的圣地岁月。考虑到六朝至隋唐时期,佛教在整个南洋居统治地位,许多商贾僧团都是走水路前往长江流域活动。作为重要中转站的舟山群岛,自然是很难绕不开的关键节点。

唐朝后期西域梵鬙首次在普陀山供奉佛像

公元1073年,依赖对外贸易的宋朝更进一步。不仅在群岛上设置独立的昌国县,还资助僧众们在普陀山新修普济寺。当时,寺庙的作用远比后来丰富。不仅是海员们祈求平安的心理慰藉,还承担着客栈、货仓、钱庄、救生站与导航标识都繁多职能。随着基础设施区域完备,往来于此的船只日益增多,香火供奉也跟着兴旺起来。甚至吸引皇家投资,收到过宋宁宗捐献的数万卅钱。

公元1298-1301年,新来的蒙元统治者仍对普陀山非常重视。除下令扩建寺庙,还赏赐大量钱财、土地,任命方丈担任使节访问日本。直至蒙古人败亡前夕,类似的周期性优惠政策始终没有停歇。

宋元时期普陀山的寺庙经济走向巅峰

明朝建立后,普陀山终于迎来自己的至暗时刻。由于迟迟无法彻底扑灭地方反抗势力,当局在1386年寄出残酷海禁,派大将汤和亲自登岛,把包括僧众在内的46岛约30000人都强制迁回大陆。三百座寺庙均遭焚毁,连最大的观音菩萨像也被搬去宁波七塔寺。只留铁瓦殿1楹、僧役各1人守奉香火。这便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普陀山灭佛”。

朱元璋之所以如此决绝,并非完全出于海禁考虑。由于早年曾为僧人乞讨,他登基后严密限制寺院经济、剃度名额与寺产扩张。未经官方勘准,不得擅建寺庙。因此,在整个明前期,官方对佛教都采取“控而不废”方针。普陀作为海岛孤寺,自然是首当其冲。

明朝建立后不久便将普陀山的300座寺庙拆毁

百余年后,明英宗治下的帝国已是满目疮痍,许多严酷禁令出现放松迹象。于是,一些生活在宁波、舟山的普通信众,纷纷返回普陀山朝拜。他们在宋元寺庙的遗址处结茅蓬,乃至恢复每日的晨钟暮鼓习俗。最终在1515年,通过捐赠和施舍,重新恢复普济寺运作。只是规模相当有限,完全不复宋元两朝的往日荣光。

公元1548年,葡萄牙船长阿尔瓦拉多,还在《航路总集》中对这座圣地有过描述:海岸见到一个小岛,上面有个寺庙内有30个和尚。他们着宽大的黑服,戴开口的帽子;寺庙的房子很好,教士起居、饮食有规矩,不进血腥,仅食蔬果,禁止女子入庙。祭坛上供奉着观音菩萨的漂亮画像,脚下画了一些面目狰狞的魔鬼。僧侣们大肆庆祝,向她供奉一切......

在早期西方访客笔下明朝中期的普陀山较为萧条

与此同时,轰轰烈烈的嘉靖倭寇浪潮正席卷东南各地。普陀山孤悬海外,遂成各路走私武装团体的聚泊之区。由于人群来源复杂,很多亡命之徒并不信佛,也对寺庙缺乏最基本尊重,酿成“焚庐舍,毁金像,碎御碑而投之于海”的悲剧。到1553年,明朝官军为剿匪大计,再次勒令封禁岛屿。不许一船一人登山樵采、耕种,违者照例充军。稍有恢复的普济寺再度被毁弃,堪称历史上的“第二次普陀山灭佛”。

好在高压状态无法持久,明朝海禁又在稍后的隆庆帝时期有所松弛。1572年,来自五台山的真松和尚冒险渡海,希望能筹资重建圣地荣光。尽管未获批准,还是用两年时间重建小型寺庙,并因此遭受官府驱散、拆毁。双方坚持数载,才勉强获得许可,开启缓慢的修缮工程。例如延续至今的法雨寺,就兴建于该历史阶段。

倭寇频繁造访促成明朝当局第二次拆毁普陀山寺庙

彼时,除信徒供奉和土地耕作外,佛寺已不再具备其他经济属性,更依赖于朝廷拨款赞助。奈何明朝国运衰微,根本凑不出多少余钱来接济僧众。相反,浙江督抚还在1596年,以“屹峙洋外,近岛夷”为由,立碑禁止增建寺舍、广招徒众。这项限制被延续到崇祯皇帝上吊,才受惠于时局紊乱而不了了之。

不过,由明朝造成的长期破坏,到清朝初年仍阴魂不散。先是浙东的鲁王政权退守舟山,将包括普陀山在内的岛屿推向战争前沿。稍后又是满清复刻海禁政策,而闽南的郑氏集团屡屡造访。直至166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突然来袭。他们用红衣大炮摧毁山门,并将寺内的大钟掳掠回巴达维亚。这段动荡岁月,足以被称为历史上的“第三次普陀山灭佛”。

南明时期普陀山寺庙遭荷兰舰队摧毁

公元1684年,也就是康熙皇帝剿灭郑氏集团的第二年,清廷重开海禁,还发帑金70000重建普济、法雨两寺。后来又在1793年新建第三座慧济寺,并依靠南洋华侨的资助赎回大钟。

至此,普陀山才渐渐摆脱历史最黑暗时期,完成这场跨越三个世纪的浴火重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提到唐朝的著名将领,大家可能会想到许多名字,尤其是在小说和演义中广泛传播的人物,比如程咬金、秦琼、尉...
原创 初... **前言** 盛宣怀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引人注目的政治人物之一,智慧与谋略并存。他的一生充满了非凡的经历...
原创 中... 这年头,提起“间谍”这两个字,你脑海里浮现的或许还是电影里那些飞檐走壁、西装革履的冷酷特工。但现实,...
原创 勾... 易中天是一位知名的学者、作家和教育家,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修中国古代文学。毕业后,他长期在厦门大...
原创 刘... 因为受到《三国演义》等历史演绎作品的影响,后人往往对三国时期的刘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刘备一生追求仁德...
原创 日... 在过去的78年里,日本在很多方面几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在面对历史,尤其是战争历史的反思和态...
珍贵文物集中亮相 展现沈阳故宫... 由沈阳故宫博物院主办的“风华共筑——沈阳故宫四百年”专题展览于11月15日在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开...
原创 赵... 在三国时期,赵云是众所周知的英雄之一,凭借着骁勇的武艺,他被誉为三国武将中的佼佼者。很多历史学者都高...
原创 这... 1978年初夏,安徽黄山脚下的谭家桥,迎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他不是来登山的游客,而是开国大将粟...
原创 五... 五代十国:范延光阳奉阴违,桑维翰从容不迫 自李改国号为唐,史家恐与唐朝相混,特标明为南唐。先是江南...
恐龙化石中发现残留血液蛋白,真... 化石中提取到的血管组织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供图 英国学术期刊《皇家学会会报A辑》最近发表了...
中外学者发布东北亚旧石器时代考... 吉林和龙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所在地形地貌(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长春11月16日电(记者张博宇)...
原创 如... 提到战国七雄的实力排名,我们通常会认为秦国最强。毕竟历史上,秦国最终成功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 但...
原创 明... 自唐朝以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许多文人在进入仕途后,都渴望获得文正这一极为尊崇的谥号。...
原创 难... 曹操被誉为乱世之枭雄,他在三国历史中无疑是一个重要人物。尽管在世时未曾登基称帝,但他的权力却稳固无比...
原创 李... 李世民曾经向著名相士袁天罡请教:大唐什么时候会灭亡?袁天罡的回答是:猪上树时。这个神秘的答案让李世民...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涌现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名将,初期的这些英雄几乎刀枪不入,勇猛无敌,几乎无人能敌。例如,在虎牢关...
原创 3... 【历史长卷:昭和天皇的传奇光影——从神坛到人间的三十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他们的生...
原创 如...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充满想象的历史故事。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三国那个充满智谋和权力斗争的...
原创 历... 提到林则徐,几乎每个人都会熟悉他的名字。然而,实际上林则徐并不被满清朝廷所喜爱。原因很简单:林则徐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