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林则徐,几乎每个人都会熟悉他的名字。然而,实际上林则徐并不被满清朝廷所喜爱。原因很简单:林则徐触碰了某些人的利益。林则徐的高光时刻是担任总督,而他的整个一生也基本停留在这个职务上。为何如此?因为统治者和百姓的利益总是对立的。那些掌握权力的人,往往剥削百姓的辛劳,而百姓则成了他们的压榨对象。若是稍微有点思考的人,都不会认为这些人能站在共同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当你选择站在人民一方时,事业往往注定要失败,甚至可能被历史记住;而若你选择与权贵结盟,虽然可能迎来高官厚禄,但代价却是助纣为虐,最终臭名昭著。那么,为什么林则徐会被视为满清的罪人呢? 首先,林则徐禁烟得罪了朝廷。我们通常认为,林则徐禁烟应该是广受欢迎的,特别是在百姓中,因为鸦片确实害惨了人民。然而,事实上,满朝文武却对林则徐恨之入骨,因为他动了他们的奶酪。要知道,鸦片的流入,背后一定有人在卖,而这么巨额的利益,不可能只落到普通商人手中。这些鸦片贩子多半得到了朝廷大臣的支持和庇护,甚至和一些地痞流氓有联系,这也是问题的根源。
表面上看,林则徐禁烟是针对鸦片商人,但那些商人背后的金主怎么可能不心疼呢?因此,当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很快就成为了众矢之的。道光帝也开始对他产生怀疑,于是林则徐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流放生涯。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伟大之举,因为林则徐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与后来慈禧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力宁愿让大清帝国灭亡的丑恶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次,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得罪了权贵。众所周知,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并积极购买外国军舰,这对当时的满清八旗势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为一旦清朝军队装备了现代化武器,就意味着需要引入现代化的军事人才,而这将直接威胁到满清权贵的铁饭碗。于是,他们开始疯狂打压林则徐,这也是他仕途不顺的原因之一。我佩服林则徐的地方就在于,无论做什么,他都坚定地按照自己的信念行事,哪怕因此付出一切。 与林则徐相比,很多人则显得犹豫不决。例如,我们可能在看到坏人欺负别人时因为害怕受到伤害而选择视而不见;看到老人被欺骗时可能无动于衷;看到老太太摔倒了,虽然想去帮忙,但最终还是选择离开。说白了,这种心态就是所谓的黄羊心理。当黄羊遇到狼群时,它们只会四散逃窜,最后导致全体被捕。而水牛则不怕困难,团结一致,即使有困难也能共同克服。动物是如此,一个民族也应如此。 然而,最让林则徐痛心的是百姓的麻木和冷漠。在虎门销烟时,很多百姓因鸦片背后的金主指使,对林则徐冷眼旁观;而在林则徐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时,又有人指责他崇洋媚外,却不明白这些人正是别人的傀儡。百姓虽然对现状不满,但他们却拒绝接受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依旧抱着大清天朝的自大态度。这种心态,使得大清一步步落后,最终走向灭亡。 林则徐做的这一切,难道是为了个人名利吗?显然不是。可悲的是,那些为他奋斗的百姓和权贵,往往要么缺乏思考能力,要么为了眼前的小利,甘愿为虎作伥。这才是让林则徐最为心寒的地方。就像李鸿章一样,许多人批评他,却不懂得他才是真正为国家民族着想的人。起码他能争取到一些利益,避免更大的损失。而那些派去与英国人谈判的人,除了低头哈腰,连讨价还价的勇气都没有。李鸿章建立了北洋水师,这些举措难道不是为了百姓好吗?至于他个人的财富,如果不从中获益,那也不过是慈禧多享几次寿命而已,又与我们有何关系? 林则徐的遭遇正是如此,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并非为了自己,而那些麻木的百姓却无法理解,反而跟着被金主利用。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就像北洋军阀时期,美国商人查理·德在推动八小时工作制时,最先反对的不是北洋政府,而是这些工人,他们误以为自己的内政不需要外人干涉,甚至指责外界有狼子野心。古人说,忠君爱国,但归根结底,这只是借国与天之名,维护君主的利益。而真正的天下,是指百姓,是指人心、仁义。因此,林则徐才是真正爱国的人,他没有做清朝的走狗,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主动在虎门销烟,为了国家强盛而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才是真正的大义之举。即使百年之后,林则徐依然会被人们铭记,而那些残存的满清余孽,则永远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