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之后,南宋朝廷虽然安稳地坐落在江南,但却过着奢靡荒唐的生活。虽然有一心抗金的岳飞,他却始终未能得到应有的支持,反而屡屡受到排挤。尽管如此,岳飞心中的精忠报国之志始终未曾熄灭。从1127年到1141年,整整十多年,岳飞带领着自己的岳家军与金军交战数百次。他的岳家军令金军闻风丧胆,屡次让金军吃尽苦头,甚至曾大败金军的精锐骑兵——拐子马,差一点让金军名将金兀术命丧战场。岳家军之所以如此强大,除了军纪严明、训练有素外,还有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如张宪、王贵、牛皋等人,个个都能在战场上打出一片天地。
在这些猛将中,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他和岳飞同是汤阴县人,两人是同乡,而后也同在战场上并肩作战。他跟随岳飞北伐多年,参加过无数场战斗,是岳飞最为信任的心腹之一,他就是徐庆——岳飞手下的十大猛将之一。 徐庆是最早加入岳飞麾下的将领之一,因此他被视为岳飞的嫡系,地位非同一般。徐庆的战斗力同样非常强悍,但奇怪的是,在历史演义中,他的事迹总是被忽略,甚至他的战功也被大大低估了。相反,像王贵、张宪等人,虽然战功也不小,却因为演义的渲染反而更加出名。事实上,徐庆在岳飞手下屡建战功,仅次于王贵和张宪。绍兴四年,岳飞再次北伐时,宋高宗在给岳飞的诏书中曾写道:朕曾听闻,张宪、王贵、徐庆等皆屡立战功,值得深倚。由此可见,徐庆的地位与张宪、王贵相当,并非简单的跟随者,否则皇帝为何会将三人并列提及呢? 在绍兴四年,岳飞的最后一次北伐中,他连续击败金军,收复了郑州、洛阳等重要城市,并准备进军朱仙镇,眼看着就能收复失地,迎回二帝。然而,宋高宗和秦桧等人却已心生和议之意,急于与金国达成和解。在这个关键时刻,宋高宗下了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班师回朝。当时,岳飞军中的许多人都劝他留在战场上,认为一旦回朝,必定会遭遇奸臣的陷害。其中,徐庆作为岳飞的嫡系将领,更是直言不讳地劝岳飞拥兵自立,保全自己。但岳飞心中始终忠诚于国家,绝不愿偏离自己的初衷,拒绝了所有的劝告。岳飞最终回到朝中,却被秦桧等奸臣陷害,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冤杀。岳飞一心报国,然而却死于非命,令人痛心。他的儿子岳云,年仅23岁,也在同一天死于冤屈之下。可悲的是,岳飞的忠诚和热血,最终未能换来国家的振兴,而是付诸东流。 然而,岳飞死后,徐庆却突然失踪,史书上再也没有他的任何记载。对于徐庆的去向,后人众说纷纭,无法确知。笔者认为,徐庆在岳飞死后,可能深知自己也难逃一死,尤其是在他曾劝岳飞自立的情况下,显然已做好了逃亡的准备。至于他如何逃脱或去了何处,这就成为了一个永远未解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