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孝宣之治:汉家制度与西汉中兴》
迪丽瓦拉
2025-09-25 13:03:23
0

一个从囚徒到皇帝的人生传奇,一段从海内疲敝到天下大治的国家治理。

理解了汉宣帝的时代,就理解汉家制度,理解了汉代,也理解了古代中国。

作者简介:

曹胜高,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汉代制度史、文化史与汉代文学的研究,发表汉代历史和文化相关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1部,主编教材5部、丛书3部,主持国家及教育部相关社科基金项目7项。主要出版作品有:学术专著《汉赋与汉代制度:以都城、校猎、礼仪为例》《从汉风到唐音:中古文学演进论稿》《中国文学的代际》《秦汉文学格局之形成》《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研究》《周易正解》以及辑注有《汉乐府全集》(合著),学术普及读物《国学通论》《周易入门》《中国的修养》《礼义之邦》《读懂中国诗词》以及《图说儒家文化》(合著)等,并主编有教材《汉赋与汉代文明》、《国学导论》、《国学》(1—6)等,丛书“古代中国研究丛书”“通识中国丛书”“幻想中国丛书”。

内容简介:

《孝宣之治:汉家制度与西汉中兴》是一部书写西汉宣帝刘询及其在位前后西汉王朝历史的学术通俗作品。本书以汉宣帝刘询的生平经历为经,以西汉王朝中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为纬,详尽叙述了汉宣帝刘询统治西汉王朝时期的“孝宣之治”,全面分析了汉家制度的形成机制和西汉中兴的成因,以及汉代“霸王道杂之”的治国理念与国富民富的实践轨迹。同时,本书不仅直接呈现了西汉王朝中兴时期的行政、学术、军事和外交的诸多局面,而且侧面展现了大一统中国的历史运行机制如内外朝制度、经济运行路径、国家治理理念、思想文化形态及其特征等,并深度剖析了西汉制度生成与运作的基本脉络及其对后世两千年的至深影响。

本书在分析了汉武帝刘彻穷兵黩武导致“海内疲敝”的局面,以至于继其任的汉昭帝、汉宣帝深陷西汉王朝国力虚弱、民生凋敝而艰难挣扎,最后汉宣帝通过实行“霸王道杂之”的理念、与民休息的政策与和平通好的外交策略终于中兴西汉,并创造了“孝宣之治”这一西汉王朝历史的极盛时期。同时,本书还分析了盐铁会议关于国富和民富的讨论,阐述了石渠阁会议关于经学一统的学术意义,以及西汉国家治理的良吏与酷吏问题,并涉及到中国历史的中央制度、经济政策、行政模式、学术思想、政治理念等问题,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编辑推荐:

◆《孝宣之治:汉家制度与西汉中兴》是现代出版社“明道”书系的第一本,知名学者曹胜高的汉代史研究最新力作,详尽叙述了汉宣帝刘询统治时期的“孝宣之治”,全面分析了“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直接呈现了西汉中兴时期的经济、行政、军事和外交,侧面展现了西汉王朝的历史运行机制、国家治理理念等。

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从婴孩时开始即长于狱中和民间,后因汉昭帝刘弗陵早逝且没有子嗣、前任刘贺被废为海昏侯而被迎立为帝。在刘询的前半生,他的人生就是汉武帝晚年昏聩和权力控制的一个缩影,侧面展现了汉代宫廷政治的残酷。

◆从汉武帝刘彻晚期到汉宣帝刘询末期以来,西汉王朝五十年来经历了巫蛊之祸、霍光专权、废立刘贺、霍氏灭族等人事上的波谲云诡,盐铁会议、石渠经议的制度性讨论和思想性统一,以及内部在经济上的韬光养晦和在行政上的整顿吏治,外部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经营西域、青海平乱、匈奴降汉,最终在政治、经济、外交上形成了政声人和、清明吏治、尚德和平的治世局面,从而成就了“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时代。

◆汉宣帝刘询统治时期,反思和纠正了汉武帝晚期以来巫蛊诛连、权臣专权、国库空虚、民生凋敝等多种弊病,采取了与民休息、选贤任能、综核名实、整顿吏治的政治策略,延续了汉昭帝时期如盐铁会议讨论的治国理念,组织石渠经议建立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从而形成了“霸王道而杂之”的汉家制度,开启了帝国模式的运行机制并深深地影响了两千年帝制中国。

精彩摘录:

汉武帝将汉帝国推向鼎盛,也为汉王朝埋下随时可以引爆的隐患

汉武帝积极开拓的文治武功,强化了汉朝的国家一统、行政一统和文化一统,使得汉朝彻底实现了郡县制,形成了稳定的帝制治理结构并为后世所延续。汉武帝在国家建构和秩序建制的过程中,也留下三个棘手的问题:一是极度强化中央权威,导致汉朝元气大伤;二是皇权与相权的行政冲突,导致汉朝政治动荡;三是富国与富民如何平衡,成为汉朝国力兴衰的关键。

盐铁会议的讨论,成为昭宣时期政策走向的理论依据和执政理念的有益参考

从《盐铁论》的记录来看,御史、大夫与贤良文学所争问题有四:一是经济上富国还是富民;二是在外交上主和还是主战;三是政治上用德还是用刑;四是学术上重儒还是重法。盐铁会议不仅触及了汉武帝一朝的执政思路,而且涉及国家治理策略的讨论。特别是对汉武帝晚年功费愈甚、天下虚耗的情况进行了反思,可以视为汉昭帝时期对此前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系统调整。

“昭宣中兴”将西汉推向鼎盛,形成汉家制度并开启古代帝制运行的模式

在汉宣帝时期,“与民休息”“重农务本”的经济策略和选贤任能、综核名实、整顿吏治的清明吏治成就了西汉的雄厚国力,尚德和平的外交策略取得了外患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从而将文治与武功结合起来并将西汉王朝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鼎盛,也为古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积累了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由此形成“霸王道而杂之”的汉家制度,不仅是对秦汉国家治理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古代帝制运行模式的开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提到唐朝的著名将领,大家可能会想到许多名字,尤其是在小说和演义中广泛传播的人物,比如程咬金、秦琼、尉...
原创 初... **前言** 盛宣怀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引人注目的政治人物之一,智慧与谋略并存。他的一生充满了非凡的经历...
原创 中... 这年头,提起“间谍”这两个字,你脑海里浮现的或许还是电影里那些飞檐走壁、西装革履的冷酷特工。但现实,...
原创 勾... 易中天是一位知名的学者、作家和教育家,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修中国古代文学。毕业后,他长期在厦门大...
原创 刘... 因为受到《三国演义》等历史演绎作品的影响,后人往往对三国时期的刘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刘备一生追求仁德...
原创 日... 在过去的78年里,日本在很多方面几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在面对历史,尤其是战争历史的反思和态...
珍贵文物集中亮相 展现沈阳故宫... 由沈阳故宫博物院主办的“风华共筑——沈阳故宫四百年”专题展览于11月15日在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开...
原创 赵... 在三国时期,赵云是众所周知的英雄之一,凭借着骁勇的武艺,他被誉为三国武将中的佼佼者。很多历史学者都高...
原创 这... 1978年初夏,安徽黄山脚下的谭家桥,迎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他不是来登山的游客,而是开国大将粟...
原创 五... 五代十国:范延光阳奉阴违,桑维翰从容不迫 自李改国号为唐,史家恐与唐朝相混,特标明为南唐。先是江南...
恐龙化石中发现残留血液蛋白,真... 化石中提取到的血管组织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供图 英国学术期刊《皇家学会会报A辑》最近发表了...
中外学者发布东北亚旧石器时代考... 吉林和龙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所在地形地貌(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长春11月16日电(记者张博宇)...
原创 如... 提到战国七雄的实力排名,我们通常会认为秦国最强。毕竟历史上,秦国最终成功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 但...
原创 明... 自唐朝以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许多文人在进入仕途后,都渴望获得文正这一极为尊崇的谥号。...
原创 难... 曹操被誉为乱世之枭雄,他在三国历史中无疑是一个重要人物。尽管在世时未曾登基称帝,但他的权力却稳固无比...
原创 李... 李世民曾经向著名相士袁天罡请教:大唐什么时候会灭亡?袁天罡的回答是:猪上树时。这个神秘的答案让李世民...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涌现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名将,初期的这些英雄几乎刀枪不入,勇猛无敌,几乎无人能敌。例如,在虎牢关...
原创 3... 【历史长卷:昭和天皇的传奇光影——从神坛到人间的三十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他们的生...
原创 如...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充满想象的历史故事。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三国那个充满智谋和权力斗争的...
原创 历... 提到林则徐,几乎每个人都会熟悉他的名字。然而,实际上林则徐并不被满清朝廷所喜爱。原因很简单:林则徐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