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年间玄奘论道,一场辩论震撼五印的佛学传奇
迪丽瓦拉
2025-09-26 02:32:36
0

唐贞观十六年(642 年),印度曲女城(今卡瑙季)的戒日王宫廷前,2000 名僧人与 5000 名学者齐聚,等待一场佛学辩论的开场。

36 岁的玄奘身着袈裟,手持贝叶经,作为这场 "无遮大会"(不分教派的公开辩论)的主讲人,即将面对来自五印度的佛学挑战者。

此时的他已在那烂陀寺研学五年,精通《瑜伽师地论》,却因 "大乘空有之争" 被小乘僧人质疑 "背离佛法"。

这场辩论不仅关乎个人声誉,更决定着大乘佛教在印度的地位,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据《大唐西域记・卷五》记载,玄奘在那烂陀寺时,曾与小乘僧人般若毱多辩论 "空有之争",对方主张 "一切皆空",玄奘则坚持 "唯识无境"(虽无实境,但有识体)。

辩论无果后,般若毱多写下《破大乘论》,宣称 "谁能驳倒其中一字,我愿斩首相谢"。

消息传到戒日王耳中,他遂邀请玄奘主持曲女城无遮大会,让五印度学者共鉴。

大会首日,玄奘登上法坛,将自己的论点写成《制恶见论》,悬挂于会场,立下誓言:"若有一字无理,愿斩首相谢!"

最初,小乘僧人轮番发难,尤以乌荼国的 "顺世论" 学者最为尖锐,质问:"若识为实有,为何佛经说 ' 诸法空相 '?"

玄奘应答:"空乃破执,非破识体,如人见绳为蛇,蛇是空,而绳非无。"

此喻让众人惊叹。

更精彩的是与婆罗门学者的辩论,对方引用《吠陀经》质疑佛教 "轮回说",玄奘则以 "因果链" 阐释:"如灯传焰,虽非一灯,却有延续,轮回亦然。"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五》补充,辩论持续十八日,竟无一人能驳倒玄奘。

戒日王当场赠予他 "大乘天"(大乘佛教领袖)称号,小乘信徒也尊称他为 "解脱天",这场辩论让大乘佛教在印度声望大振。

《大唐西域记》原文

"戒日王大会五印度沙门、婆罗门、外道等,于曲女城立坛,命玄奘法师宣讲大乘要义。法师作《制恶见论》,悬之于门,十八日无人能难。王及诸国咸称:' 此乃真大乘师也。' 遂赠金澡罐、华丽象舆,令众僧簇拥而行,以示尊崇。"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补充细节

"法师在坛,辞理圆通,辩才无碍。有外道欲以暗箭害之,戒日王命武士护卫,曰:' 法师乃法界之宝,谁敢伤之?' 论毕,诸国国王皆欲留法师,法师固辞,言 ' 誓归东土,传扬佛法 ',王乃厚赠行资,遣使者护送。"

两段文献相互印证,既展现了辩论的激烈,也凸显了玄奘的佛学造诣与人格魅力。

玄奘虽坚持大乘立场,却不否定小乘价值,在辩论中常说:"大小乘如手足,同属佛法,只是侧重不同。"

这种包容态度打破了教派对立,体现了佛教 "圆融无碍" 的精神,也为后世宗教对话提供了范本。

他的辩论既用印度逻辑学派(因明学)的 "宗因喻" 格式,又融入中国传统的 "类比思维"(如绳蛇之喻),让深奥佛理变得通俗易懂。

这种 "中印思维融合" 的方式,使佛教在中国落地生根,成为本土化宗教。

玄奘西行本为求取真经,却在辩论中成为大乘佛教的捍卫者,他在《谢高昌王表》中说:"愿广传佛法,令中印圣教同源,众生共沐法泽。"

这种超越个人修行的文化使命感,让他的旅程从 "求法" 升华为 "传法",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纽带。

曲女城辩论后,大乘佛教在印度的影响力持续百年,玄奘带回的佛经成为汉传佛教的重要典籍,其翻译的《大般若经》《瑜伽师地论》至今仍是佛学研究的核心文献。

戒日王因这场辩论遣使入唐,促成唐太宗派王玄策出使印度,两国互赠礼物,开启官方交往;

现代印度那烂陀寺遗址公园内,仍有纪念玄奘辩论的浮雕,成为中印友好的象征。

玄奘的 "立誓证道" 体现了对真理的自信,而 "以喻明理" 则展现了沟通的艺术,这种 "坚定而温和" 的辩论方式,至今仍是宗教、学术对话的理想范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宋... 《——·前言·——》 几百名士兵竟然能够让数十万大军陷入困境,宋武帝刘裕的军事才能究竟有多么惊人...
原创 古...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也正式确立了“皇帝”这一称谓。而与此...
原创 朱... 一、选朱棣还是朱允炆? 朱元璋在晚年的一大困扰,或许是他一生中最为痛苦的抉择——在太子朱标去世后...
原创 秦... 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成功统一了六国,成为了中华大地的统治者。他不仅在...
原创 北... 人类起源的问题一直是全球科学家们共同关注的课题,大家都在探索人类这一物种究竟是如何演化和发展的。除了...
原创 司... 三国末期,司马家族凭借着巧妙的谋略,成功从曹魏手中接管了政权,他们的成功不可小觑。然而,令人不解的是...
原创 李... 在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这位实现了大一统的帝王,以他的勇气和智慧,将六国的纷争统一,开创了中国封建历...
原创 古... 在《史记》一书中,有一句话叫敌国灭,谋臣亡,意思是当一个国家击败敌人并称帝之后,曾经为他出谋划策的大...
被《三国演义》美化的六大历史人...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然而文学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往往存在...
原创 明...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存在了三百年,期间一直备受历史学者的争议。除了清朝是由少数...
原创 原... 一、五夷山 在古代中国,用来指代戎狄等非汉民族的贬义词,代表着华夏与夷狄之间的差异。封神演义中提到的...
原创 亚... 在西方人眼中,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个与拿破仑、汉尼拔、凯撒等并肩的传奇帝王。16岁时,他便开始统治马其顿...
在韩国,盲人高考卷的是体力?试... 2025年11月13日,也就是今天,是韩国高考(全称韩国大学修学能力考试)的日子,韩国全国共有84个...
原创 雍...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出自《木兰辞》的千古名句,传颂至今,仿佛让我们在古老的战场上看到将军和士...
原创 1... 1949年,蒋介石意识到自己无法改变战局时,决定带着亲信和随身的财富逃往台湾。然而,1954年,他竟...
原创 刘... 前言 在三国时期,刘备周围汇聚了许多英才,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按理说这应该是统一天下的最佳时机...
原创 宋...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深宫起步:从普通姬妾到龙德宫妃 北宋元符三年(1100 年),17 岁...
原创 李... 李世民,大唐的开国皇帝,也是贞观之治的缔造者,他一生致力于广纳贤才,致使大唐的治理成就令后世敬仰。然...
原创 历... 中国历史波澜壮阔,战争不断,其中涌现出的许多名将都让人印象深刻。大汉时期的霍去病,凭借几千骑兵打败匈...
原创 康... 古代的状元是非常稀有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举世瞩目。而相比之下,现代的高考状元在含金量上,还是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