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钟琪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汉臣,虽说在那个时代,汉人能够掌握实权的机会十分稀少,而大多数兵权都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但岳钟琪却凭借其卓越的才干和深厚的背景,赢得了一席之地。更为人所知的是,他是岳飞的后代,而岳飞抗金的英勇事迹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传说。这段历史使得岳钟琪在朝堂上行事始终小心谨慎,生怕因为家族背景而成为他人的攻击目标。
时光回到雍正五年,当岳钟琪回京述职时,情况更加复杂。在未能见到雍正之前,他便收到了时任兵部尚书蔡珽的热情款待。作为一位武将,岳钟琪本身并不善于算计权谋,对于蔡珽为何如此热情,心中并无太多疑虑。然而,在亲自面见雍正时,他才逐渐意识到事情的复杂性。
在封建王朝中,边疆大臣与内臣的交往并非小事,尤其在雍正时期,这种关系甚至能够成为被弹劾或被治罪的根由。岳钟琪本是因忠诚立下赫赫战功,但蔡珽此时的举动却让他陷入了风口浪尖,面临被指控“谋反”的危险。正在他忧心忡忡时,雍正采取了行动,然而他所针对的并非岳钟琪,而是蔡珽。事情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蔡珽和岳钟琪之间并无深厚的私人恩怨,岳钟琪的困境更像是无辜的“背锅”者。要解释这一切,必须提到一个关键人物——年羹尧。蔡珽与岳钟琪算得上是同僚,但并非熟识的朋友。蔡珽之所以要将岳钟琪卷入其中,完全是因为年羹尧的存在。
年羹尧不仅在平定青海一战中表现卓越,为雍正立下赫赫战功,也因其个人能力深得雍正宠爱。年羹尧的野心和张扬个性让他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当他开始在四川开矿时,许多人已经不满他在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绝对权力。而蔡珽,作为四川的现任巡抚,自然看不惯年羹尧的行为。得知年羹尧欲在四川开矿,蔡珽直接以“四川不产白银”拒绝了他,激怒了年羹尧。更为让年羹尧气愤的是,蔡珽的任职正是仰仗自己当年的提携与支持,年羹尧因此不肯轻易忍让,很快就将这事报告给了雍正。
雍正当时对年羹尧尚有宠爱,然而随着年羹尧进京后逐渐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失误和张扬,雍正对他开始产生了厌恶之情。蔡珽也因此受到年羹尧的报复,然而蔡珽所遭遇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斗争。在年羹尧被废职后,岳钟琪被委以重任,接管了年羹尧的职位。然而,蔡珽心中并不甘心,认为自己已经因打倒年羹尧而取得了不小的权力,接下来他把目光锁定在了岳钟琪身上。
蔡珽心想着,既然自己是通过扳倒年羹尧而升官,那如果能再将岳钟琪除掉,或许可以更上一层楼。于是,他开始在雍正面前抹黑岳钟琪,企图将他拉下马。蔡珽的这种手段对岳钟琪并无实际威胁,因为他的身份让他不敢轻易卷入朝廷派系斗争。但雍正虽然宽容,却绝不能容忍臣子之间的尔虞我诈。察觉到蔡珽的阴谋后,雍正果断地将蔡珽调离了兵部,任命他为新的左都御史,尽管这一职务看似荣耀,实际上也是对他的打压。
然而,蔡珽并没有放弃,他继续暗中给岳钟琪制造麻烦。在岳钟琪进京述职时,蔡珽以一位长辈的身份提前与他见面,言辞间尽显溢美之词,试图博取岳钟琪的好感,让他在见到雍正时能为自己说几句好话。岳钟琪在这番恭维下感动不已,心想着自己一定要在皇帝面前为蔡珽美言几句。然而,雍正早已看透了这一切,蔡珽的两面派行为令雍正愈加不满。在岳钟琪离开时,雍正露出了一丝冷笑,表示没有想到他和蔡珽关系如此亲近。
岳钟琪听后,才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然被蔡珽耍弄一番,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不安。他害怕自己的行为被误解为和蔡珽结党营私,甚至可能因此被判处死罪。于是,岳钟琪心生一计,他立即上奏请辞,称自己无能无法胜任此职,恳请雍正撤销其官职。雍正看到这份奏折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在安抚岳钟琪的同时,下令将蔡珽囚禁入狱。
蔡珽最终的下场也可以说是自作自受。尽管他明知年羹尧为何倒台,却仍旧做出同样的事情。雍正朝中的“朋党案”也与蔡珽脱不了干系。最为人知的案件之一,就是蔡珽所推荐的一个同乡县令,因贪污腐败被田文镜查办。蔡珽凭借自己的权势纵容了这个无能的县令,最终在雍正的调查下,蔡珽难以逃脱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