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历史有一个让世界各国都羡慕不已的特点,那就是有完整且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我国的古代王朝,非常讲究正朔。哪怕是在大分裂时期,都会有一个华夏正统继承者,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王朝。正是这种王朝更替的特性,让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将我国的历史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
而在同一王朝内部,可能又会因为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被划分为多个阶段,比如周朝就因为周平王在前770年将都城从镐京迁往洛邑,被分为了西周和东周。另外,还有晋朝、宋朝、明朝等等,都被分为了两大阶段。
这就像我们的历史朝代歌中所说的: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而在不同朝代的不同历史阶段,可能还会有比较显著的特色,为了彰显这一历史时期的特色,就会专门给这一历史时期起个名字。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某某盛世、某某中兴,比如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甚至还有跨越多个王朝的,比如五胡乱华、隋唐盛世。
东周之所以被分为了春秋和战国时期,就是因为这两个时期,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
春秋时期,周王室随着周平王的东迁,实力大减,已经无法对诸侯形成有效的威慑和号召力。当时,群雄纷乱,其中的强者为了提高自己在诸侯中的地位和号召力,就会提出“尊周室”的口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春秋五霸”,比如齐桓公就在葵丘会盟时倡导“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恢复旧有的礼仪制度。
这一时期,周王室虽然衰弱,还是得到了诸侯名义上的拥护和尊重。众诸侯纷纷以“尊王攘夷”为主旨,相互争夺霸权,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霸政”时代。
孔子所修订的史书《春秋》,恰好包含了群雄争霸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因此,东周的前一阶段就被称为了“春秋”。
因为春秋的名称来自于史书《春秋》,所以,其结束时间,也以《春秋》为准。秦始皇曾经焚书坑儒,焚毁了其他各国的史料。司马迁认为秦国史书《秦记》接《春秋》之后,所以,以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春秋的结束时间。
另外,还有多种界定春秋年限的观点,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资治通鉴》所持的,以前403年,“三家分晋”,为春秋的结束时间。韩、赵、魏三国瓜分晋国之后,与秦、齐、楚、燕四国相互抗衡,正式进入了七国争雄的后东周时代。
西汉史学家刘向所修订的《战国策》,是除《史记》之外,记载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史书,因此,就将春秋之后的时期称为了“战国”。
东周就这样被划分为了春秋、战国两个历史阶段。而实际上,战国的结束时间要晚于东周的灭亡时间,也就是说东周并没有完全包含战国时期。
东周灭亡于周赧王被杀的前256年,而战国则结束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前221年,战国结束要比东周灭亡足足晚了35年之久。所以,历史时期的划分,其实并非严格按照王朝的更迭,其中还夹杂着这一历史时期的特色。这样划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有利我们研究和学习我们国家的历史,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一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