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达威:“司马光砸缸”的版本源流研究
迪丽瓦拉
2025-09-26 17:03:52
0

一、研究缘起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这个故事始于北宋年间,之后代代相传,横跨千年。尤其是近代以来,科举模式终结,现代小学教育兴起,要求少年儿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很适合教育儿童,成为历来小学课本的首选内容,影响更加广泛。

类似的中国故事很多,例如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彦博,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极人臣,《宋史》有传;后世记载他曾经有过“幼年之浮球”,近代以来的小学课本也曾收录这个故事,中国邮政还于2010年6月1日发行《文彦博灌水浮球》特种邮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融入世界,一些来自西方文明的类似故事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比较著名的有“华盛顿砍樱桃树”“牛顿与苹果树”“莫扎特五岁谱曲”“爱迪生救妈妈”等,通过载入中小学课本或者课外读物,广为人知。

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无论“文潞公幼年浮球”,还是后来的西方故事,知名度都不及“司马光砸缸”。如此著名的历史文化现象,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尤其是在人人皆可“微出版”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东西方文化彼此激荡,相互交融,以“司马光砸缸”为代表的中国故事不仅需要继承,而且需要向世界传播。因此,本研究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环顾世界,独一无二。究其原因,一是具有记录历史和传抄文献的文化传统,二是较早发明并应用了印刷术。两者相互结合,构成了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出版传播活动。在大众媒介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能够流传至今,各个历史时期的出版传播功不可没。所谓出版传播,是指“人类创作、编辑作品,经过复制公之于众并被接收或接受的社会传播现象 (活动) ”。无论是官方的编辑出版还是民间的抄写印刷,最后都保留下来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成为本研究的关键依据和重要资料。

本文将紧密围绕记载“司马光砸缸”的历史文献,梳理版本源流,探究其中原委。依据版本内容和出版媒介的不同,保存至今的历史文献可以分为古代刻本与小学教材两大类。首先考证宋、元、明、清四个时期的古代刻本,然后考证晚清、近代直至现代的小学教材,辨析各个文献版本的异同,归纳总结“司马光砸缸”能够实现“千年出版”的诸多原因,以此探究中国故事的继承与传播问题。

二、版本源流

(一) 古代刻本

1.宋代的文人笔记两则

宋代的文人笔记流传广泛,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少,仅《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和小说类著录的就有151部,其中有两部记载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个是北宋时期惠洪的《冷斋夜话》,载于卷三“活人手段”的目录下,参考中华书局1988年版的点校本内容:

司马温公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登之,偶堕瓮水中。群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儿得不死。盖其活人手段已见于龆龀中,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

另一个是南宋时期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载于乙篇卷六“临事之智”的目录下,参考中华书局1983年版的点校本内容:

小而文潞公幼年之浮球,司马公幼年之击瓮,亦皆于仓卒之中,有变通之术。

以保存至今并面世的文献版本来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内容发轫于《冷斋夜话》;后者被《宋史·艺文志》收录于小说家类,属于故事类型的笔记与诗话;后世认为此文献版本的真实程度不高,语多非议。参考《四库提要》和中华书局1988年版点校本,有如下总体评价:“然惠洪本工诗,其论诗实多中理解,所言可取则取之,其托于闻之某某,置而不论可矣。”《鹤林玉露》成书于南宋后期,主要记述宋代文人轶事,参考《四库提要》和中华书局1983年版点校本,评价如下:“其体例在诗话、语录、小说之间;其宗旨亦在文士、道学、山人之间。大抵详于议论和略于考证。”由此可知,《冷斋夜话》和《鹤林玉露》皆属文人笔记的性质,虽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是“司马光砸缸”的真伪难以确定。

2.元代的民间记录与官方元典

按照成书先后,元代的文献版本分别是《言行龟鉴》和《宋史》。《言行龟鉴》作者张光祖的生平不可考证,《元史》无传,从书序中可知《言行龟鉴》大致成书于元代大德年间,主要记录古人的言行事迹,分为八卷,名曰八门,其中卷二的德行门中记录了司马光的言行事迹:

司马温公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偶堕瓮水中,群儿哗然弃去,公即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出,儿得不死。盖其活人手段已见于龆龀中,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

《宋史》成书于元代至正五年 (1345) ,由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宋史·司马光传》以“司马光砸缸”为开篇内容: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参考《四库提要》和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点校本,《言行龟鉴》的史料价值不高,被评价为“是编所记虽平近无奇,而笃实切理,足以资人之感发,亦所谓布帛菽粟之文,虽常而不可厌者欤”。再通过文献内容的比对,显然是直接抄录自宋代的《冷斋夜话》。《宋史》篇幅巨大,成书仓促,历来批评甚多。清代文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用大量事实指出《宋史》列传中存在回护、附会、错谬、遗漏、失当等问题,但是涉及司马光的仅有“驳夏竦谥”一事,尚未有文献版本质疑“司马光砸缸”。通过文献内容的比对,《宋史·司马光传》应是对宋代《冷斋夜话》内容的删减和凝练。尽管“司马光砸缸”的真伪依旧难辨,但是载入元典的意义巨大,使得这个故事从此获得权威地位。

3.明代的大型类书

明代暂有《山堂肆考》这一个文献版本。《山堂肆考》目前仅有两份善本传世,是万历年间民间学者彭大翼编写的大型类书,全书共240卷,其中卷一百八记录了历史上有关人品的各种神童故事,并有“以石击瓮”篇:

《冷斋夜话》:司马温公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失足跌坠瓮中,群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迸出,儿得不死,盖其活人手段已见龆龀中,至今京济间多为小儿击瓮图。

《四库提要》认为《山堂肆考》“所收虽多,掇拾群籍,不尽采自本书,而网罗繁富,存之亦足备考焉”。作为类书,文献内容明确指出取自《冷斋夜话》;再通过文献内容的比对,与《冷斋夜话》差别不大。

4.清代的《四库全书》

以上列举的《冷斋夜话》《鹤林玉露》《言行龟鉴》《宋史》《山堂肆考》等文献版本,皆收录于《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目录提要 (上文简称为《四库提要》) 都有对以上文献版本的内容评价。至此,“司马光砸缸”古代刻本的源流正式结束。

(二) 小学教材

资料显示,至少从明代起,“司马光砸缸”就被编入一些启蒙读物,作为“机智勇敢”的榜样教育少年儿童,只是具体文献版本不可考证。晚清时期,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近代化的历程,古代刻本的出版模式终结,近代意义的印刷出版业勃兴;“四书五经”的仕途经济逐渐偏废,经世致用的学校教育开始萌发。从高等教育到启蒙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有翻天覆地的变革;小学教育不仅是读书识字,还要兼顾德、智、体全面发展。2013年7月10日《中华读书报》第14版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姚颖老师的论文《百年语文教科书中的“司马光砸缸”》,文中详细考证了近代百年以来的小学教材,参考上述千年以来的古代刻本,结合当前国内的小学通用教材,现将该论文有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汇总如下:

1.文言版本

近代意义的小学教材中,最早见于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十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二册,有一篇名为《司马温公》的课文:

司马温公幼时,与群儿戏庭前。有一儿,误坠水缸中,群儿狂叫,皆惊走,温公俯取石,急击缸,缸破水流,儿得不死。

全文共43个字,基本是参考《宋史》的故事内容,而不是《冷斋夜话》,元典文献的影响力可见一斑。需要注意的是,文中首次将瓮改为缸,“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名称由此诞生;另外,还有插图配合文字,《小儿击瓮图》首次实现近代出版。此后,“司马光砸缸”分别入选1912年出版的《最新国文教科书》,1921年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第三册,文献内容基本遵从1905年的版本。

2.白话版本

1923年,中华书局出版《新小学教科书国语读本》第三册,篇名为《司马光打破水缸》,首次以白话文来讲述“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也是宋朝有名的人,他小的时候和几个小孩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水缸上,偶然不小心,失足掉在水缸里;大家吓慌了,瞪着眼睛,没有办法。司马光一想:水缸里有水,若不赶紧救他,恐怕就要淹死呀。他情急智生,随即拾起一块石头,打破了水缸,终于使水都流出来了。

除了白话文之外,文献内容增加了司马光心理活动的描写,直接写出“情急智生”的故事主题。192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时代国语教科书》第四册选入了“司马光砸缸”,文献内容与中华书局1923年版大同小异,都是白话文,只是没有心理描写。

3.童谣版本

1929年,世界书局出版的《新主义教科书前期小学国语读本》第五册有一篇名为《急智都称司马光》的课文,首次用童谣的形式出版“司马光砸缸”:

草地上,捉迷藏。

墙边有只大水缸,一儿爬到缸边上;

扑通一声响,跌在水中央。

缸既高,水又深,没法可救落水人。

不要慌张不要忙,拿块石头敲水缸。

缸破水流儿不死,急智都称司马光。

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复兴国语教科书》,在第四册中出现了一篇名为《聪明的司马光》的课文,同样是以童谣的形式讲述“司马光砸缸”,文献内容与世界书局1929年版本大致相同,只是细节更多演义,描写更加生动,语言更趋白话。

4.复古版本

1947年新华书店出版的《初小国语》第四册的课文名为《司马光击缸》,之前的课文通常是“砸”和“敲”,此处使用“击”,回归《宋史》元典记载的“光持石击瓮破之”。复古版本不仅是对元典的尊重,而且“砸”和“敲”的动作连贯,“击”则是一次完成,更加符合司马光机智勇敢的神童形象。文献内容依旧是白话,同样增加了孩子们的对话内容和动作描写,渲染了危险、紧张的情绪和气氛,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5.当前版本

1949年以后,从五六十年代到80年代,直至90年代的小学教材,文献内容都是白话,大多配有插图;从90年代开始,《小儿击瓮图》由黑白变成彩色。以当前全国通用的小学教材为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0课,课文名为《司马光》;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2课,课文名也是《司马光》;长春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故事里的智慧”第二课,直接命名为《司马光砸缸》。当前各种版本内容相近,形式多样,为了顺应互联网的发展,以上列举的小学教材都有电子版,甚至真人朗读版。

三、归纳总结

按照时间顺序:北宋的《冷斋夜话》首次提到“司马光砸缸”,并有《小儿击瓮图》的说法;南宋的《鹤林玉露》是对“司马光砸缸”的评价;元代的《言行龟鉴》与《冷斋夜话》内容相近,《宋史》将“司马光砸缸”正式编入《司马光传》;明代的《山堂肆考》直接取自《冷斋夜话》。以上五个文献版本,一并收录于清代的《四库全书》。从晚清到民国,直至现代的小学教材,都是以元典《宋史》为模板,经过白话文的转译和演义,内容有所损益;《小儿击瓮图》也延续至今,形式多样,从黑白变成彩色。

从饱受争议的《冷斋夜话》发轫,两宋文人认为“司马光砸缸”的性质为“活人手段”和“临事之智”,元明时期拔高至“德行”和“人品”的层次。“司马光砸缸”在古代从故事进入正史,在近代又从正史演义出新故事。小学教材无论是文言、白话还是童谣,故事主旨基本一致,故事结构大体一样,大多配有不同样式的《小儿击瓮图》,只是细节稍有差异,比如“击瓮”变成了“砸缸”,增加了故事人物的对话、动作和心理描写,目的都是有利于少年儿童的记忆和理解。对比古代刻本与小学教材的各个文献版本,可以认定:“司马光砸缸”属于历史事实不可考证的中国故事。

四、研究启示

经过版本源流的梳理,虽然“司马光砸缸”的历史事实不可考证,但是从逻辑上推理,很明显有两个疑点:第一,“击瓮”为何变成“砸缸”;第二,司马光儿时为何如此机智勇敢,家喻户晓。先看第一个疑点:瓮是一种窄口宽腹的容器,缸是一种宽口窄底的容器;登瓮落水,瓮的口窄,难以施救,只能“持石击瓮”,而击比砸更加果断有力;古代刻本的击瓮更能体现司马光的机智勇敢,至于小学教材为何演变为砸缸,确切原因尚未可知,大概是“司马光砸缸”比“司马光击瓮”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再看第二个疑点:登瓮落水之后,其他小朋友都惊慌失措,只有司马光临危不惧,实在令人疑惑不解,唯有称其神童;尤其是家住现今信阳市光山县的一个七岁儿童的家常事迹,竟然时隔不久就能传遍东京和洛阳两地,不仅难以考证,而且难以置信,其间是否存在人为因素呢?对于以上两个疑点,后世深信不疑,并且不疑而传,着实费解。后续研究应该从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入手,结合北宋时期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有可能得到某些佐证和合理解释。

综上所述,“司马光砸缸”能够实现千年出版,流传至今,家喻户晓,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首先,北宋时期印刷出版活动空前活跃,有利于故事传播;其次,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这种“机智勇敢”的神童故事容易拿来教育少年儿童,以此获得记忆和传承;再次,“京、洛间画以为图”,类似现在大众传播的效果,《小儿击瓮图》功不可没。

综合以上三点,为了历史传承与全球传播以“司马光砸缸”为代表的中国故事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深入挖掘故事的文化价值,扩大阐释范围;第二,参考世界各国神童故事的传播方式,整合书籍、动画、电影等各种现代出版媒介;第三,统一制定“中国故事战略”,针对国内外的多元文化,强化中国故事的宣传导向。中国故事还有很多,需要研究者广泛参与,充分利用中国五千年的宝贵历史资源,为现实服务,为社会服务。

节选自《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中国历史评论》编辑部选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三月,刘备在临终时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并特别嘱咐刘...
原创 算... 1.书名:《赘婿》 作者:愤怒的香蕉 标签:架空历史、商战、家国 字数:500万+ 故事背景:武朝末...
京气神儿丨影像里的中轴记忆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 7.8 公里,串联起永定门城楼、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
原创 中... 姓氏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家族文化的传承。由于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且延续...
原创 成... 阿拔斯王朝在巴格达的统治在蒙古人到来之前就已经显得十分脆弱。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征...
“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被烧?—... 2025年11月14日 谣 言江苏张家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被烧? 真相:近日,江苏苏州张家港...
原创 岳... 岳飞,字鹏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抗金将领,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精神,被后人尊称为民族英雄和抗金第一...
原创 军... 1948年11月1日清晨,东北人民解放军开始对沈阳发起全面进攻。然而,在沈阳周围,他们遭遇了蒋军第2...
原创 为...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的去世,令人深感遗憾。他的死,至少带来了三个无法...
原创 张...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出生于河南颍川城父(今河南宝丰),是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和大臣...
原创 他... 开皇十二年(592年)的一天,一封来自怀州(今河南沁阳)的奏报传到隋文帝杨坚的手中,报告称刺史李德林...
原创 李...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含风殿内充斥着哀痛的哭声,宫外的大臣们跪地不敢起身,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不安,整...
原创 三... 在国际关系这出大戏里,国家之间的恩怨情仇,那叫一个瞬息万变,跟咱看电视里头演的宫斗剧差不多。 不过,...
原创 张... 韩信与张良是汉朝初期两位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英雄人物,他们在大汉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各自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创 水... 宋江派系的势力非常强大,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有压倒性的优势。宋江能够后来居上,成为寨主,并且一直稳坐老...
神秘的“天运”纪年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的纪年法,主要有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年号纪年是以当朝皇帝的年号+数字组成,比如光...
用好新四军历史生动教材 潜心培... 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是一座极具深厚红色文化底蕴和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境内现存248处有迹...
原创 1... 岁月如梭,时光流转的速度总让人感到无力回天。从昔日的封建盛世到战火纷飞的民国时期,华夏儿女的思想观念...
原创 明... 第四候选人:光明左使杨逍 杨逍,曾是前任教主阳顶天的重要助手,在明教中地位显赫。他的相貌俊朗,风度翩...
原创 吴... 如果吴石当时一直跟随国民政府,他凭借在军中的高地位,解放后本可以过上安逸的高官生活。即便留在大陆,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