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粉碎国民党军发起的重点进攻,1947年军委果断决策,陈谢大军“豫西牵牛”,跟陈粟、刘邓大军呈鼎足之势,三大集团一起经略中原。而在实际作战过程中,陈谢兵团拥兵8万人实力强劲,当时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已经很少干预陈赓的具体指挥,而是由军委、教员直接调度,由此可见陈谢兵团的突出地位。
1948年5月中原野战军建立,陈谢兵团也根据战争形势和组织需要,重新归建。陈赓无论早期资历、贡献,还是军事指挥能力,在中野将领中都非常拔尖,但在中野司令部建立后,他却没能当上野战军副司令员,只出任主力4纵司令。要知道建国后评大将,陈赓高居第四位:比他排名低的萧劲光,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四野前身)副司令员;张云逸当过华东军区副司令,怎么名声显赫的陈赓,还当不了中野的副司令吗?
并不是陈赓不够格,资历和水平完全够了,只不过中野野司的情况比较特殊,看看谁是中野真正的副司令员,就明白了。刘帅是理所当然的野战军司令员,在他之下,中野第一副司令为陈老总。
原本陈毅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不在中原军区、中野建制内,但这两大野战军战区相近,加上中野领导的多次申请,军委将陈老总派了过去,挂名中野第一副司令,实际作用有两个:一是加强中野的干部队伍建设、统筹资源;二是为将来协调两个野战军打大仗做准备,比如不久后的豫东战役、淮海战役。陈毅依然保留华野司令员职务,实际工作则由粟裕代理。
陈老总是元帅级别人物,其军内地位、履历跟刘帅比都不遑多让,48年有他在阵,陈赓自然无法触及中野第一副司令岗位。那第二副司令呢?
陈毅之下的野战军第二副司令,是另一位大佬李先念。李先念带兵打仗肯定比不上陈赓,但若要选野战军副司令,他的排序要在陈赓之前。红军时李先念长期担任四方面军军级干部,资历很深;陈赓尽管名气大、履历也丰富,但因为伤病及被捕等原因,他红军时的职级一般,多数时候是师级干部,仅在鄂豫皖当了一个月的四方面军参谋长,含金量并不高。
而抗战期间,李先念更是有大功。他奉命到鄂豫边拉起新部队及根据地,演化为5万多人规模的新四军第5师,甚至影响了我军的整体战略格局。从无到有的建军贡献,历来都是很硬核的,一般将领难以比肩李先念的这一成就。1945年七大就能看出端倪,李先念当选中央委员,陈赓只是候补委员;李先念还担任过中原军区司令员,同样是陈赓达不到的履历。
所以一目了然,真正的两位野战军副司令,资历地位都比陈赓高;而中野初建时的规模和实力,并不算特别强劲,野司不可能同时设立3位副司令,没有这个必要。所以陈赓便与这项职务无缘了。话说回来,如果真有“第三副司令”,大概率是可以排到陈赓的。
1949年二野正式设立兵团建制,3位兵团司令员中,只有陈赓是军政一肩挑,他的地位比陈锡联、杨勇略高;另外二野前委有5位首长:刘邓之后是野战军副政委张际春,再往后便是陈赓、以及野战军参谋长李达。此时陈老总和李先念,都已经不在二野建制里了,陈赓的军内地位,不言而喻。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