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萧何害死韩信后,大摆宴席庆贺,老者跑来哭丧:相国大祸临头了!
迪丽瓦拉
2025-09-27 07:31:54
0

刘邦能从一个普通的混混,最终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与他身边的三位智者密不可分。张良以超凡的谋略辅佐刘邦运筹帷幄,韩信则凭借非凡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立下赫赫战功,萧何更是凭借细致入微的治国理政,稳固了汉朝的根基。三人各自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缺一不可。然而,在刘邦成功登基后,他们的命运各自发生了不同的转折。张良早早退隐,过上了安逸的生活;韩信则因骄傲自负,最终被刘邦所除;而萧何则小心谨慎,深谙权谋之道,最终活到了晚年。

说到韩信的死亡,很多人觉得并不意外。年轻时,韩信虽然有过人之处,但品行却一直受到旁人的批评。贫穷时,他并不以自励为志,常常靠着去别人家蹭饭度日。从军后,韩信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萧何的赏识,若不是他在月下骑马追捕叛军,或许刘邦就会失去这位重要的将领。但可惜的是,韩信虽在战场上得心应手,却对政治一窍不通,尤其是他的要求齐王封号,以及之后藏匿钟离昧的种种行为,令刘邦愈发警觉。

韩信的威望逐渐威胁到刘邦的地位,而刘邦本就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帝王,对韩信的这种异姓王格外防范。韩信的心情也不甚愉快,因而逐渐疏远朝政。在刘邦征讨叛乱的过程中,韩信并没有随军出征,而是与叛军的陈豨有过暗中接触,密谋一同反叛。没想到这一计划被吕后察觉,她早就看不惯韩信的势力,认为他威胁到了自己儿子继承皇位的地位。为了削弱军方势力、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吕后决定铲除韩信。

刘邦对韩信的反叛行为有所耳闻,但心情颇为复杂。毕竟韩信曾为他效力多年,然而最终的决定还是铲除了这个曾经的功臣。萧何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出于对自己利益的保护,他在这场政治斗争中站在了吕后的阵营。最终,韩信被设计诱入皇宫,被杀害。

此事发生后,刘邦心中五味杂陈。虽然韩信是曾经的功臣,但内心的安宁让他感觉更为轻松。在韩信被诛之后,萧何得到了刘邦的赏赐,封号相国,并安排了五百士兵保护他。萧何家中喜气洋洋,宾客纷纷祝贺。大家纷纷称赞刘邦对萧何的重视,然而,在一片欢庆声中,萧何却听到了来自召平的一句警告:“相国果真认为陛下这是在看重您吗?您还没看出背后潜藏的危机吗?”

召平曾为秦始皇父母看陵墓,在大汉建立后成为了一个闲散人,平日里靠种瓜为生。萧何听到这话,愣了一下,反问道:“如此众多的封赏,不正是陛下对我的看重吗?”然而,召平却用简短的几句话让萧何心生疑虑:“您留守京城,哪里需要五百士兵保护?淮阴侯刚刚因谋反被杀,陛下如此安排,明显是在防备您啊。”

此言一出,萧何的脸色大变,他一时被封赏冲昏了头脑,未曾料到刘邦其实早已不再是当年需要自己帮助的君主,反而对他们这些曾为自己出力的老臣心生防备。召平的警告让萧何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危机四伏,急忙请求对方给予帮助。

召平建议他,如果想安然度过这一劫,必须拒绝所有封赏,并将个人财产捐献给军队。这一举措,能够让刘邦放下防备,放松对他的监视。萧何恍然大悟,立即按建议行事,最终刘邦对萧何的主动低调感到欣慰,逐渐将防备放下。

然而,萧何并未安稳长久。在刘邦频繁出征平叛时,京城留守的他开始面临另一种危险——如何保持对百姓的良好治理而不激怒刘邦。萧何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处理方式,他在朝堂和民间的平衡中游走得相当小心。

然而,过于体贴百姓的行为并不一定有利于他。在一次民间的收购中,萧何被百姓批评为强买强卖,百姓的不满引起了刘邦的警觉。回京之后,刘邦得知萧何行为的真相,表面上生气,实则松了口气。通过这种方式,萧何成功地避免了更多的麻烦。

刘邦心中虽对萧何有所怀疑,但由于萧何的智慧和谦逊,他最终未受到更大的打击。倘若韩信能像萧何那样处事圆滑、虚心接纳他人的意见,或许就不会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了。

这样的政治斗争,正是萧何能在纷繁复杂的朝堂中安然无恙的原因,也证明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明哲保身和聪明应对时局的重要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贺... 在1955年的大授衔仪式上,贺晋年的军衔在所有副兵团级干部中是最低的,只有少将衔,而且还是名义上的“...
【志解阿坝】8月4日 沙窝会议... 8月4日沙窝会议召开 历史上的今天 1935年8月4日至6日,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
原创 坤... 提到坤宁宫,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是历代皇后的寝宫。毕竟,坤宁宫在传统上是皇后所居住的地方,是象征着母仪...
原创 刘...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托孤之臣屡见不鲜。然而,诸葛亮的托孤之举堪称最为独特且具有典范意义。...
原创 “... 关于是否攻打蜀国的问题,司马懿的态度始终有其独特的考量。他作为曹魏的重要将领和政治家,其不伐蜀的主要...
商汤=汉谟拉比?揭示西方伪史论... 最近网友发现了一篇奇葩论文 ,论证汉谟拉比大帝其实是商汤: 这篇论文的核心观点是通过语言同源追...
原创 为... 要理解叶利钦的决策,我们首先需要分析苏联当时的困境。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苏联的局势已经陷...
原创 看... 罗伯特·赫德,一位来自英国的男人,19岁时便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作为一名翻译。他在中国的事业轨迹堪...
原创 日... 八十年后的集体失语,正改写着东亚的地缘密码。东京永田町那盆精心修剪的松树盆栽,仿佛预见了石破茂取消战...
原创 南... 趁着电影的热度,一个老话题又被网民拎出来讨论—— 朝鲜/韩国人,是否参与过南京大屠杀。 在之前的一段...
原创 刘... 1956年,刘毓标,这位曾经在华东军区装甲兵任职的政委,面临着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抉择:他需要决定是转业...
原创 2...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曾指出,要实现刘备集团称霸天下,必须具备两个关键条件:首先是在地理上控制荆州和...
原创 六... 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六世达赖喇嘛,以其尊贵身份和崇高地位,成为万人仰望的宗教领袖。然而,尽管他...
原创 袁... 在东汉末年的动荡时代,英雄辈出,时局如棋盘,波澜壮阔。袁绍作为其中一位备受瞩目的政治军事人物,其命运...
独孤修德手刃王世充,罗士信孤城... 话说王世充侥幸没被处死,奉唐高祖李渊的命令流放蜀地。他刚收拾好行李,带着家人准备从雍州(今陕西西安一...
原创 她... 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无论男女老少,都能轻易地叫出其中关键人物的名字。 在杨家...
历史学家许倬云去世,享年95岁 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当地时间8月4日在美国匹兹堡去世,享年95岁...
原创 战... 宋国的兴衰:从辉煌到灭亡的历史变迁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之间的斗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诸侯争霸,群雄并...
原创 历... 电视剧中常常呈现“鬼子进村”的场景,通常是几名日军拿着枪冲进村庄,村民们吓得四散逃离,形象简单而直接...
原创 家... 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刘先生的书房里,有一个紫檀木盒被妥帖地安置在博古架最显眼的位置。木盒内铺着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