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孙中山遗体如何处理?从永久保存到混凝土封固,吊唁后移放中山陵
迪丽瓦拉
2025-09-27 12:02:41
0

1925年3月12日,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去世,享年59岁。此时,他因病情加重而住进了协和医院已超过一个月。孙中山的离世并没有被预见为一场长达四年的遗体保存与处理之战,而这一过程涉及到四副棺材的更替,充满了挑战与意外。

孙中山的病理诊断最终确认死于胆囊腺癌并伴有肝脏转移。此诊断不仅为后世医学提供了宝贵的病理资料,还留下了重要的历史痕迹。时至今日,经过近百年的岁月,这份病理报告仍在协和医院的档案中保存完好,见证了这段伟大历史。

孙中山去世后,3月15日,协和医院宣布完成遗体保存手术,并按照中华民国的国葬礼制举行了庄严的小殓仪式。遗体被着黑色大礼服,戴上礼帽,脚穿皮靴,由马超俊小心翼翼地放入一副美式楠木棺材。然而,没多久问题就出现了:这副楠木棺太小,不仅无法放下遗体上覆盖的国旗和党旗,连满载鲜花的空间也不足。孔祥熙建议更换一副更大的棺材。

新棺材选用了椭圆形的楠木,前端为方形,并且在棺内做了金属处理以便注入防腐液。此外,棺材上方设有玻璃层,打开时可以清楚看到孙中山的遗容。这就是第二副棺材——楠木玻璃棺。

由于孙中山生前与苏联保持密切关系,并实施联俄、联共、扶农等政策,国民党决定向苏联寻求帮助,制作水晶棺。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与苏联政府立即取得联系,请求技术支持。苏联政府十分重视,并决定赠送一具特别定制的水晶棺。水晶棺由两层结构组成,内层采用特种玻璃,外层则是镀镍的钢材,光亮晶莹。3月30日,苏联专员多米诺亲自将这具水晶棺通过火车送到北京。

当时,孙中山的家属宋庆龄等和国民党高层都对这具水晶棺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保存遗体的理想选择。然而,协和医院的专家对棺材进行了检验后却发现了致命问题:水晶棺的玻璃材质过薄,不能有效隔热,也无法提供恒温保存的条件。更糟的是,在长途运输中,水晶棺的外壳出现了小孔,无法实现真空无菌保存。最终,苏联赠送的水晶棺未能使用,并被保存在香山碧云寺的孙中山纪念堂。

尽管水晶棺无法使用,国葬仍需如期举行。3月19日上午11点,孙中山的灵车准时从协和医院出发。送灵队伍浩浩荡荡,灵车四周蒙上黑纱,显得庄严肃穆。前方军乐队奏响哀乐,后方马车拉着孙中山的巨幅画像,整个送灵队伍长龙般蜿蜒,沿途聚满了前来送别的民众。

灵车最终到达中央公园,临时搭建的彩牌楼迎接着队伍。此时,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公祭仪式显得尤为庄严。除了各界官员和党政要员,民众和外国使节也共同参与了这次向国父致哀的活动。随后,孙中山的遗体被暂时安放在香山碧云寺,以待南京中山陵的建设完成后再进行最终安葬。

4月2日,孙中山的遗体被移至碧云寺的金刚宝座塔门内暂时安放。碧云寺的历史悠久,寺内的金刚宝座塔高达34.7米,是北京市最高的塔之一。这里的安静环境和远离城市喧嚣的地理位置,使得碧云寺成为保护遗体的理想地点。自此,孙中山的遗体在这里“暂居”了四年之久。

在碧云寺守灵期间,遗体的保存成了最大难题。协和医院虽然进行了防腐处理,但受技术水平限制,遗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色。为了加强保护,特地从孙中山生前的80名贴身卫士中挑选了8名最忠诚可靠的卫士,组成专门的守灵队伍。这8名守灵卫士不畏艰难,坚定履行着守护职责。

而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尤其是军阀混战频繁,孙中山遗体的安全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最令人担忧的威胁来自山东军阀张宗昌。他因深恶痛绝孙中山和国民党的理念,曾密谋烧毁孙中山的遗体。得知此消息后,守灵卫士们决定采取非常手段:他们将在夜色掩护下,悄悄将遗体转移至碧云寺附近的水泉山洞藏匿。

这次行动相当危险,守灵卫士们尽最大努力,避免一切风险,直到威胁解除,遗体才被移回碧云寺。这个过程展现了卫士们的忠诚与英勇。

与此同时,南京中山陵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926年1月,中山陵正式开工。为确保设计符合孙中山的伟大精神,国民政府通过公开征集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了由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警钟形方案。这一设计寓意深刻,象征着“唤醒民众”的警钟,恰与孙中山的政治遗志相符。

随着建设的推进,1925年11月,国民党在碧云寺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西山会议。这一会议不仅是国民党历史的重要篇章,也为守灵卫士的坚守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1928年,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国家局势逐渐稳定,孙中山遗体终于得以从山洞中安全移回碧云寺。12月23日,经过长时间的守护与努力,孙中山的遗容依然未见改变,令所有人都深感欣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古代的一百两银子到底值现在多少... 旅游人笔记:古代社会,普通人100两银子, 有多大购买力,对标多少钱?。 那块沉甸甸的银锭,能撑起...
原创 清... 一组1900年前后的北京老照片,见证了大清灭亡前的残阳夕照。 照片拍摄者叫詹姆斯·威尔科克斯·卡拉尔...
原创 刘... 刘邓大军有42万人,而挺进大别山的队伍只有七万,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差距呢?虽然我军频频获胜,但依然...
原创 朱... 有人评价说,历史上最忙碌的皇帝非朱元璋莫属。朱元璋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治理国家非常用心,但除了他圣明的...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是对君主的褒奖,意味着尊敬和谨慎。古人认为,如果一位君主能够时刻保持警惕,日夜谨慎行事...
原创 阿... 许多人误以为北海道自古以来就是日本列岛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北海道直到大约155年前才完全成为日本的领...
原创 中... 夏朝是中国首个世袭制朝代,标志中国从石器向青铜器时代过渡,为后世制度奠基,其存在获历史资料与考古证据...
原创 皇...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的威严是非常显赫的。无论是文朝的百官,还是普通百姓,看到皇帝时,都会恭敬地跪地叩...
原创 凭... 翻开陈胜的历史,处处显得神秘莫测。当我们把事件的时间线理清楚后,更是感到不解和惊讶。 根据《资治通鉴...
原创 司... 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的建立与巩固,都离不开贤臣猛将的支持和百姓的拥护。除此之外,还需要顺应历史的潮流...
原创 大... 大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政权,至今在很多人的心中仍然充满争议。尽管如此,有一点是无...
原创 文...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期间经历了二十四个朝代的更替,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风貌。尽管在不同...
文史|明末清初夏县名宦、乡贤张... 保存于夏县司马光墓文物保护所的《侍御张君墓志铭》石刻,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立石,是迄今为止夏县...
原创 玛... 玛雅文明是美洲古代文明之一,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玛雅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
原创 一... 大明通行宝钞这东西,说起来真挺讽刺的。明明印着 “天下通行” 四个篆字,边框还刻着龙纹,看着挺唬人,...
原创 刘... 刘备为何选择娶孙尚香?在中国古代,婚姻往往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家族乃至国家之间的联姻。刘备与孙...
原创 秦... 我们并不推崇封建王朝那种集权专制的政治体制,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反感。然而,秦始皇作为封建王朝的奠基人之...
原创 赤...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惨败,并不仅仅是因为他麾下谋士的智谋下降,而是受到了许多复杂因素的...
原创 三... 提到三国时期的北伐,大家通常会想到蜀汉的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然而,东吴似乎总给人一种保守自守的印象。实...
从射石没镞到千矢挽澜,古代神箭... 全文共2870字 | 阅读需6分钟 漫漫史籍中,以弓箭扬名的英杰豪侠着实不少。在中国古代,射艺是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