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僧为何要去取经?他为何不找地方躲几年,随便写本经书糊弄皇帝
迪丽瓦拉
2025-09-27 19:31:49
0

如果说的是《西游记》里的唐僧,那是因为唐僧出生的意义,就是去西天取经。在他出生之前,取经这件事就已经被定下来,这是满天神佛给他的任务。

而如果说的是正史上的唐僧,那就有意思了。

因为在正史上,唐僧去取经的时候,李世民压根就不知道!而且,按照当时的法律,唐僧是不能去取经的!如果李世民事先知道,大概率压根就不会让他去!

正史上的唐僧,不远万里远赴天竺取经,真的就纯粹是为了信仰。

在真实的历史上,唐僧或者说玄奘和尚,本名叫陈祎。和《西游记》里描写的不一样,他出生那会儿,还是隋文帝在位的时候,而不是唐朝。

不过要论年龄的话,他还真的管李世民叫哥。历史上的李世民,大概比玄奘和尚大三岁。

玄奘和尚他们家,早年在南陈做官。后来隋朝灭了南陈之后,陈家就到了隋朝做官,他爹还做过江陵县令。不过后来,杨广登基之后,他爹就辞职不干了。

再后来,玄奘和尚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因病去世了。而当时玄奘和尚的二哥,恰好已经出家了。可能是出于照顾他的目的,这才将玄奘和尚引入了佛门。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玄奘和尚进入佛门之后,却展现出了极高的佛学天赋。这种天赋,大概就是佛家所说的‘慧根’。短短几年之内,玄奘和尚就通读佛教典籍。少年时代,就已经是有名的佛门高僧了。

不过,在玄奘和尚十六岁那年,正好赶上杨广被杀,唐朝开国。在那几年当中,整个中原都乱糟糟的,到处都在打仗。玄奘和尚想要在洛阳安心礼佛,也不太现实。所以后来,他就走了很多地方,去了很多佛寺,拜访了很多同时代的高僧。

然后,玄奘和尚发现了一个问题。

同样的一本经书,在不同的佛寺,会存在不同的版本。因为版本不一样,里面有些道理和佛法,甚至有可能是完全对立的!

这个情况本身,并不难理解。说到底,佛教是一个外来宗教。这些佛经,也基本上都是从天竺那边,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不同,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拿到原版经书,然后自己再重新翻译一遍。

原版的经书,总不会再出问题了吧?

就在玄奘逐渐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唐朝已经逐渐扫平了天下,再次统一了中原。然后,李世民顺带着在玄武门约架,开启了自己的时代。

再之后,玄奘和尚就给李世民打了报告,希望自己能够去西域看一看,找一找这些原版经书。

结果,李世民直接给否掉了。

当然,李世民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件事在正史上没记载。有可能玄奘和尚打上去的报告,李世民连见都没见过,直接被下面的有关部门,按照相关制度就给否了。

至于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这个时间点有点特殊。

就在玄奘和尚打报告之前不久,北方突厥的颉利可汗,刚刚带着几十万大军南下,逼得李世民在渭水之畔,签订了渭水之盟。这件事,后来一直被李世民当成了自己的耻辱。

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唐朝是不太可能放人出境的。

万一放出去的,是一个间谍怎么办?

可是此时的玄奘,西行求法的念头,已经无法遏制了。恰好此后不久,关中地区发生了饥荒,出现了很多灾民流民。然后,玄奘和尚就跟着灾民,一路往西走,逐渐走到了玉门关。

再之后,玄奘和尚想方设法,用偷渡的方式继续西行而去了。在离开唐朝的时候,唐朝官府还曾经下令要抓捕他。最后唐僧费了好大的力气,这才偷渡成功。

在《西游记》当中,唐僧花了十四年的时间,才走到了天竺。但是在正史上,唐僧其实只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就抵达了释迦摩尼的老家。

但是到了之后,唐僧发现了几个更尴尬的问题。

首先,大概是在释迦牟尼老家这边,大家已经不太信佛了。至少,唐僧想要在这里找很多原版经书,根本就没有了。

其次,唐僧本人,外语水平一般,就算带回去,他也翻译不出来。

所以接下来,唐僧抵达了印度之后,此后又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学习天竺语言。学成之后,他又在印度走了一大圈,遍访印度各地的佛寺。直到十多年之后,唐僧在天竺那边,也成了大家公认的高僧。

在这之后,唐僧才带着自己搜集到的经书,返回了唐朝,最终回到长安。

在回到长安之后,唐僧确实得到了李世民的接见。晚年的唐僧,就一直住在佛寺当中,翻译自己带回来的经书。而他所在的那个佛寺,就是今天的西安大慈恩寺。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西天取经。

所以,历史上的唐僧,去取经纯粹就是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解决中原地区佛经版本不同的问题。

而在他出发之前,李世民也压根没给过他什么取经的任务,他也没有必要自己随便写几本经书,然后拿来糊弄李世民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蜀... 王平,最初是曹操麾下的一名部将。在汉中之战之后,王平选择投降于刘备,并被任命为牙门将,步入了新的征程...
原创 刘... 刘备在临终前深知生死无常,尽管他心中明白自己终究会迎来死亡,但在他病重之际,未曾料到这一天竟会来得如...
原创 三... 五大西凉名将——董卓 董卓是东汉末年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名字伴随着权力与残酷交织的传奇故事。作...
原创 秦... 说起秦朝那 “书同文” 啊,可真是件有意思的事儿。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就想着把文字给捋顺了,你都不知道...
原创 如... 如果诸葛亮投奔曹操,情况或许会与历史上不同,但即使如此,曹操也未必能彻底战胜刘备,甚至刘备或许最终能...
原创 街... 蜀国的境况,若从一开始来看,便是充满了种种困难与挑战。尤其在街亭之战之前,战场的形势早已错综复杂。蜀...
不要对金价焦虑!在三国时期,黄... 最近,黄金市场上演 “速度与激情”,价格犹如坐过山车一样刺激,直接把不少投资者干懵圈,陷入 “黄金焦...
原创 太... 要说汉武帝整的那出,设太学培养人,还只让读儒家的书,这事儿啊,影响可真够长远的。 那会儿汉朝刚过了 ...
原创 击... 东汉末年,天灾人祸交织,天下动荡不安,各地的英雄豪杰纷纷崛起,争相角逐,整个社会弥漫着血腥与混乱的气...
原创 对...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很多人提到清朝时常联想到近代的衰退、腐朽、失败以及丧失国家主权的屈...
原创 原... 在战国历史的动荡年代,烽火遍地,八方强国争相吞并周边土地,富国强兵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为了实现国...
原创 德... 1864年,在普鲁士宰相奥托·冯·俾斯麦的巧妙领导下,普鲁士开启了旨在统一整个德国的军事行动。在这一...
沈敏迪:破译战国典籍中的文化密... 图①:已经出版的14辑清华简整理报告。 图②:清华简《系年》(局部)。 图③:清华简《算表》(局部)...
原创 战... 公元前353年,齐国的大将田忌联合军师孙膑展开了一场被誉为经典的战役——围魏救赵。战场上,田忌与孙膑...
秦国能一统天下的关键是什么? 战国烽烟弥漫七雄并立,为何最终是那个偏居西陲、曾被东方诸国视为“虎狼”的秦国,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
原创 放...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极为惨烈的战争。白起凭借一战坑杀赵国45万军队,使得赵国的国力严重衰退。许...
原创 杀... 引言 唐代的诗人曹松在《己亥岁二首》一诗中写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道出了战争...
原创 东... 东吴(吴国)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政权,位于东南地区,仅次于魏国,实力较强,是当时的第二大国。从某...
原创 周... 谦卑包容——王者风范的底色 在青铜器上镌刻的周礼中,谦卑包容并非弱者的姿态,而是王者气象的底色。周礼...
原创 大... 在考察大禹之前,我们需要首先回顾中国古代的五帝时代。在《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中,历史学家司马迁详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