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王朝灭亡的因素都很多样,大多无非是两种,一种是自身内乱而亡。一种是因外力干预而亡,秦朝、唐朝便是因前者,而宋朝便如后者。但说是外力干预,实际上也是自身大范围内,不同政权之间的争夺。真正意义上的外力干预,千年历史里,只有一个朝代发生过。这个朝代便是清朝,清朝晚期也是众多王朝末期中,最屈辱的一段历史。
用一段话来形容就是:我国很大,我族军人数千年没有过如此溃败。鸦片战争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这是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此后一直陷在这种不平等之中。只要列强想,就能以各种理由签订不平等条约,而清廷没办法拒绝。因为落后就要挨打,但有一点很奇怪,从鸦片战争到清廷覆灭,长达七十年。
这段时间中清廷外要应付列强的欺压,内要对抗太平天国、捻军等众多起义军,为何还能硬撑七十年?这其中有众多原因,比如说一昧满足列强的要求,列强便也不会赶尽杀绝。又比如说多年深厚的根基撑着,加之尝试的改革,虽不少改革失败但也起到了一定的延续寿命作用。这里的改革指的是军事上的改革,面对战败,清廷之中也有人在反思。
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便提出,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摆脱困境。简单来说就是更换武器装备,将大刀长矛都换成火强重炮,某些程度上确实起到了作用。从这三场战役就能看出,首先左宗棠收复新疆,这是一场与沙俄之间的战争。因着清廷内部的混乱,当时西北各族起义,英俄趁此机会介入。
先是逼着清廷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接着又借口出兵占领伊犁,与阿古柏合作攫取侵略权益。左宗棠不顾主和派和海防派的争论,坚持收复新疆,而他也完成得不错。粉碎了英俄的侵占企图,也打击了当时侵略者极其嚣张的气焰,还造成了一定的威慑力。又是十年,中法战争爆发,这一次是跟仅次于英国的法军打。
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是占了上风的,可他们却迟迟拿不下。镇南关之役中,清军还重伤了法军,包括其统帅尼格里。但最终的结果是清军败了,再次签订不平等条约,西南门户大开。可从当时的局势来看,本来这场战争,清军是有机会赢得最后胜利的。然而因为慈禧的懦弱、妥协,清军反胜为败,胜利的成果也被葬送。
相较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一战更令列强侧目,他们也开始担忧中国人反对列强的决心越来越重。英外交大臣曾说:中国的任何胜利,一般都会对欧洲人发生严重后果。第三战在中法战争期间发生,那就是镇压甲申政变,这是开化党在日本人的协助下试图脱离中国独立所发动的一次政变。
袁世凯带人镇压,清军赢得了胜利,而这一战带来的影响十分大。后果之一便是然后的甲午海战,后果之二是袁世凯上台,为今后推翻清廷定下了基础。不过总的来说,这一次之后,清廷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有所上升。三战两胜,一不败而败,很大程度上是武器改革所带来的效应。而因为这三场战役,列强也有所忌惮,清廷便以此续了七十年的命。但从戊戌变法又能看出,所谓的改革注定只能延缓一时,因为它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