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这位晚清的实权掌控者,常常被历史赋予许多贬义标签,如骄奢淫逸、欲壑难填、垂帘听政、祸国殃民等,这些标签几乎没有一个是正面的。然而,考虑到她的权力之大,咸丰帝为何没有像汉武帝那样采取果断手段,避免让慈禧成为未来的祸患呢?
古今帝王最为忌惮的事,莫过于临终时无力确保接班人能够稳固江山。汉武帝的“子弱母强”以及明太祖时期的“权臣当道”,都反映了这种难言的痛苦。咸丰皇帝临死时心头最重的,是“子弱而母强”的局面,他的继承人虽然已经定下,但母亲慈禧的权势未加抑制,实在令他难以安睡。
据史料记载,咸丰曾有意在临终前将慈禧赐死,以保障王位的继承不被她干预。然而,最终他放弃了这一决定。为何咸丰临终时没有采取强硬手段,将慈禧除掉?难道是因为他未看出她的野心吗?在某些情况下,慈禧确实并未表现出后来那种霸气侧漏的姿态,相反,在咸丰面前,她常显得安分守己。咸丰根据慈禧的行为推测她可能只是一个贤内助,并未意识到她潜藏的政治野心,因此最终决定留下她。
慈禧的出身并不显赫,她来自满洲八旗中的下五旗,属于镶蓝旗的贫寒家庭,甚至可以说是罪臣之女。尽管如此,她凭借其聪明才智以及出色的容貌,迅速获得了咸丰的宠爱,并在后宫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尤其在咸丰长期身体不佳的情况下,慈禧凭借她的文化素养和一手好书法,逐渐成为了咸丰的得力助手,甚至在咸丰病重时,咸丰将处理朝政事务的部分责任交给了她。
然而,正是因为慈禧的影响力逐渐上升,咸丰帝的政治决策开始逐渐受到她的影响。慈禧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大量的政治资本,而咸丰帝虽然察觉到了她的野心,却未能及时采取行动加以制止。毕竟,咸丰身体虚弱,且同治帝年幼,他没有多少时间去应对这个日渐增强的威胁。
临终前,咸丰帝不仅对慈禧有所防备,还设下了“顾命八大臣”来制约她的权力。咸丰通过设立这样的权力制衡体系,旨在确保朝廷在他去世后能够平稳过渡。然而,慈禧并未因这些安排而甘心于被束缚,她的政治斗志和野心让她最终通过巧妙的手段一步步打破了这些制衡,掌握了大权。
在咸丰死后,慈禧的权力斗争真正开始。她与慈安之间的争斗成为了她取得政治优势的关键。通过巧妙的言辞和行动,慈禧成功地打破了慈安的防备,并将咸丰临终所下的密诏销毁,从而为自己扫清了障碍。而对于“八大臣”,慈禧通过联合奕亲王共同发动了“辛酉政变”,彻底摧毁了他们的政治力量,掌握了朝政的控制权。
最终,慈禧凭借自己出色的政治谋略和强大的权力手腕,牢牢控制了清朝的政权,开始了她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她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波折,但她无疑是一位令人叹为观止的女性政治家。然而,历史也常常给她留下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慈禧的主导,清朝的命运又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