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章提到蒋介石曾毕业或在保定军校和日本士官学校就读,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最多可以算是部分正确。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所学校的背景,以及蒋介石的实际经历。
首先来说一下保定军校。保定军校的全名是陆军军官学校,由于它的校址位于保定市,所以人们习惯称其为保定军校。这所学校在近代中国的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保定军校的成立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它是清朝末期北洋政府在袁世凯主导下,为了改革和建立新式军队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学校正式成立于1912年10月12日,校址设在保定市东关外,原本是陆军速成学堂的基础上。保定军校的学制为两年,设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等五个科目。虽然这所学校只存在了12年,直到1923年才停办,但它培养了超过6500名军官,其中不乏几百位将领和一百多位中将以上的高级军官。 然而,蒋介石并没有在保定军校接受过正式的军事教育。事实上,蒋介石是在1906年冬考入了保定军校的前身——陆军速成学堂。这所学堂成立于1903年,是清政府在保定设立的第一所全国性军官学校,隶属于北洋军政司练兵处。1906年,清政府将这所学堂的隶属关系改为陆军部,并将其更名为陆军速成学堂。后来,这所学堂与陆军军官学堂合并,最终发展成为保定军校。蒋介石在1908年离开时,保定的军官学校还没有设立。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日本士官学校。日本士官学校成立于1874年,最初设立在东京,后来迁至神奈川县,一直存在到1945年日本战败后才停办。士官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日本陆军的初级军官,直到1943年,日本陆军的低级军官都被称为士官。这所学校培养了众多杰出的高级将领,是日本近现代陆军最为著名的军事学院之一。 从1900年起,日本士官学校开始接收中国学员,特别是清政府派遣的学生。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已有600多名中国学员从士官学校毕业,其中包括蔡锷、蒋百里、阎锡山、何应钦等著名将领。为了接纳更多的中国学员,日本还在东京设立了振武学校,这是士官学校的预科,专门为中国留学生提供三年的培训。学员在振武学校毕业后,会以士官候补生的身份进入日本陆军实习,等实习合格后,才能成为士官学校的正式士官生。关于蒋介石是否曾真正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存在不同的说法。有的说他毕业了,有的说他只是肄业,也有人认为他被开除,甚至有说法认为他根本没有进入过士官学校。实际上,蒋介石是于1908年春通过保定速成学堂的推荐,进入了日本士官学校的预科——振武学校,并在1910年冬从振武学校毕业。同年12月5日,蒋介石以士官候补生身份,分配到驻北海道新泻县高田镇的野炮兵第13联队进行实习。 然而,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蒋介石和其他20多名留日学员立即回国,投身于辛亥革命。11月8日,日本外务省通知清政府驻日公使,称这些学员违反军纪,已经被开除。此后,蒋介石于1912年春再次前往日本,但这次他学习的是德语,计划去德国留学,与士官学校毫无关系。年底,蒋介石便返回了中国。严格来说,蒋介石并没有正式进入士官学校,更谈不上毕业。然而,考虑到他在振武学校学习了两年,并且曾担任了不到一年的士官候补生,他可以算得上是准士官生。 综上所述,蒋介石与保定军校以及日本士官学校的关系,并不像很多文章所说的那样简单直接。虽然他在这两所学校的经历对他日后的军事生涯有一定影响,但他并没有完全符合毕业或肄业的标准。许多历史叙述对这些经历的理解和描述往往存在误差,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看待这类历史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