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巴山和汉水的地理背景,本是刘备起家之地,而诸葛亮的才华也因此得以流传千古。若提到关羽,他的雄姿和战功广为人知,犹如北方的韩信一般,才俊之中,少有能及之人——《咏史下·关羽四首》提到的英雄,便是关羽。
秦朝的历史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实现了第一次统一天下,还首次统一了度量衡。我们可以想象,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立的度量体系,这无疑增加了沟通和交流的困难。随着新的王朝的更替,度量衡常常会有所改变。例如,今天我们所说的米和尺,在古代与现代的换算关系并不相同,标准也有所不同。 一、汉朝的尺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被描述为身高九尺。如果按照现代的标准来计算,这个身高将达到三米之高,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事实上,考古学家曾出土过一把汉尺,才揭开了关羽身高的真相。那时的尺与今天的尺有很大差异。商朝时期的一尺大约是16.9厘米,而隋朝则增加到了27.3厘米,到了明朝,尺长接近32厘米,而清朝与现代的尺长接近。因此,用现代的尺度来衡量古人的身高是不合适的。 根据考古发现,汉代的一尺约为23厘米。研究人员还在满城汉墓中发现了另一把金属尺,经过测量,发现这把尺的长度接近23.2厘米。因此,专家推测,汉朝时期一尺的长度大约是23厘米。 二、关羽的身高究竟有多高? 基于这一长度,我们可以推算出关羽的实际身高大概是2米1左右。这个身高可以让我们理解为什么关羽被誉为千古猛将。试想,身高2米1的战士在战场上挥舞大刀,难道有人能挡住吗?不过,《三国演义》中提到关羽身高九尺,而除了关羽,像华雄、王双等猛将,也都被描述为身长九尺。这一现象可能反映了一个历史背景——在汉朝时期,武将们的身高普遍较高,因此才有了如此多的九尺猛将。 那么,关羽的身高是否真如《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呢?我们可以理解读者的疑问,毕竟即使是现在,2米多的身高也属于非常罕见的存在。而古代的生产力有限,古人能获得的粮食资源远远比现代少得多,这让我们对关羽身高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为了探究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生物的发展历史。 三、生物的进化与关羽身高的关系 在动物界的发展中,我们常能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物种在不断进化过程中,个体的体型往往逐渐变大。例如,现在最大的陆地动物大象,曾在五千万年前只有一只猪那么大。人类也经历过这样的演变:大约20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平均身高只有1米2,而几百万年前的猿人身高大约为1米5。根据专家的研究,秦汉时期的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大约在1.65米左右。这样一来,关羽的身高虽然比大多数人高,但要达到2米多则显得有些夸张,可能是《三国演义》中的艺术加工。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其他知名武将的身高大致在1米8左右,而吕布则稍高一些,身高接近1.9米。甚至在《汉书》里记载,项羽的身高大约为8尺2寸,合算下来也在1.9米左右。 因此,关羽的身高应该接近吕布,约为1.9米,而不是2米多。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距离三国时代已经有了一千多年,误差和艺术加工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 结语 很多人往往误以为古代的猛将都是身形高大,其实这种想法有些片面。确实,许多武将身材高大,但一般来说,他们的身高也不会超出当时的普遍水平。例如在明清时代,男性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米6左右,想要出现身高达到1米9的猛将是不太现实的。然而,艺术创作需要有一定的加工,若每位作者都严格依照数据进行创作,可能会影响到故事的表现力。所以,虽然我们不必过于纠结这些历史数据,但也可以理解,这些身高的记载与艺术的处理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