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李竹如:以笔为刃、以墨为枪的新闻战士
迪丽瓦拉
2025-09-28 13:06:47
0

在山东东营利津县委党校,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内,有一尊雕像,总能吸引参观者驻足凝视——他昂首挺胸,紧紧攥拳,目光如炬,凝望前方。这便是利津县走出的第一位中共党员、新华社山东分社首任社长、新闻战线抗日英烈李竹如。

这是李竹如像。新华社发

“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李竹如把‘一张报纸胜过一发炮弹’这句话常挂在嘴边,他主办过多种报纸,以笔为刃、以墨为枪,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新闻抗战的铿锵旋律!”每当参观者来到这里,中心讲解员丁洁都会动情讲述抗战烈士的故事。

夏日,利津县黄河大堤上,草木葱郁。大堤旁的庄科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文化村,李竹如就出生在这里。

20世纪20年代,李竹如受到革命思想熏陶,白天读书、剪报,夜里组织学生到家里听他读报、宣讲时事和进步思想。1925年春节,李竹如在自家大门贴上了“马列传天下,世界要大同”的对联,这既是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成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信仰。

1927年,李竹如在济南加入中国共产党,与进步青年一起创办《竞进》周报。

“我要把妨碍社会的丑恶肃清,叫社会美化!”在李竹如的遗物里,有1929年他在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系读书时写的十几篇日记,这是当年6月24日日记中的一句话。

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

九一八事变后,他参与领导南京中央大学和南京各校师生的抗日救亡运动;奔走办报,如在济南创办《新亚日报》、在上海参与创办《文化报》等,用文字把抗日救亡的火种播撒在山川大地……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李竹如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他几乎没带什么行装,却带了蜡纸、钢板和刻字铁笔,把《中共中央宣言》《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印成传单,沿途散发给群众。在晋东南,他留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做民运工作,创办《中国人报》,后任《新华日报》(华北版)副总编辑。1939年5月,被选调去山东。回到故乡后,他仍然非常重视新闻工作,在担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期间,兼管《大众日报》、兼任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等。

当时,《大众日报》创刊不久,报社工作人员多是年轻人,缺乏经验,李竹如便亲自抓编辑、记者队伍的建设。同时,他一直保持在济南、上海办报纸的习惯,总是亲自主持社论委员会,每周至少发一篇社论。

1940年1月,寒风裹挟着物资封锁的阴霾,一位报社同志焦灼地找到李竹如说:“印刷厂油墨纸张告急,咋办?”

李竹如把目光投向寻常的有光纸,从未有人用这种纸印报,因此敌人查禁较松。“前人没做过,我们就闯出一条路!”李竹如与工人们并肩攻关,吃睡在机器旁,反复调整机器压力与墨量,终于克服了油墨渗透难题,让有光纸的反面也能清晰印字。

“在抗战进入更加困难的今天,记者担负着更加光荣的任务,他站在宣传战的最前线,不仅是一个宣传家、鼓动家与社会教育家,还应是一个组织者、督促者与指导者。”1940年9月,李竹如在文章《光荣的历史与光荣的任务》中这样写道。

1941年6月28日,新华社山东分社在临沭县(今临沂市辖县)成立,这是新华社国内分社中的第一个省级分社,李竹如兼任分社社长。当天,分社播发了《八路军破袭 敌伪皆望风披靡》《清河区广大青年涌上抗日哨岗》《泰山区实行统一支差办法》等6篇消息。在战事频繁、通信设施简陋、人员紧张的条件下,新华社山东分社起到了宣传群众、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桥梁纽带作用。

无论在何时何地,李竹如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以坚定的立场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战线,坚定人民的抗战决心。1942年秋冬之际,侵华日军在沂蒙山区发动大规模“扫荡”,李竹如和战友隐蔽在山沟里,一边守卫通信线路,一边印制内部通讯。11月2日,在对崮峪突围战斗中,李竹如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年仅37岁。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爷爷对我父亲影响很深。”年过六旬的李竹如孙女李晓波告诉记者。她说,父亲李维民也追随爷爷脚步,于1946年参加革命,先后在《前锋报》《进军报》《人民前线报》《解放军报》等担任记者,在新闻战线冲锋陷阵。

“我还珍藏着爷爷的文集、当年办的报纸和参加革命活动的老照片,但最宝贵的财富是伟大抗战精神。这些都是我家的传家宝。”李晓波感慨道。

如今,在利津县李竹如烈士纪念广场、烈士陵园、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等纪念教育场所,李竹如烈士雕像静静伫立,见证着祖国大地的日新月异。

今年40岁的讲解员丁洁,也是利津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已任教15年。她说,自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2023年开馆以来,党校学员来此参观是必选课程,通过沉浸式体验,感悟伟大抗战精神。“传承是让火种永不熄灭的关键。李竹如用生命谱写了壮丽的新闻战歌。我们要用心用情讲好抗战故事,赓续红色基因!”(袁敏 王鸿硕)

来 源:新华社

本期编辑:彭雅茹

审 核:王 雨

签 审:陈玉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跳槽,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已经是一件再熟悉不过的事情。很多人选择跳槽,往往是因为在原单位得不到重视,...
原创 中... 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励志色彩的皇帝,曾经是一位流浪街头的乞丐,经历了无数磨难,最终成功逆袭,成...
原创 清... 在清朝入关之前,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种种限制,清军的主要武器装备仍以传统冷兵器为主。这些武器包括弓箭、...
原创 明...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封建朝代交替更替,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动人的故事。最为近代的两个朝代...
原创 刘... 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当面对病痛时,尤其是癌症晚期,治疗的渴望总是占据主导地位。即使生命之火即将熄灭,许...
原创 吕... 韩信在辅助刘邦打败项羽,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的局面后,原本应该享受荣华富贵的他,却因功高盖主而面临诸多...
权力之屋:白宫的建造简史 1950 年前后进行翻修时的白宫外观。/ 图源: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共领域研究白宫的建筑不仅仅是记录翻...
原创 三... 常常听人感慨三国的往事,那时英雄辈出,群雄割据,天下大乱。那个时期,风云变幻,英雄人物如星辰般璀璨。...
原创 大... 大明朝史:朱元璋为何选择孙子朱允炆而非朱棣继位 说到朱元璋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这其中确实隐藏...
原创 原... 趣谈答案:太子永远是太子,不一定能成为皇帝,而皇帝永远是皇帝,绝对成不了太子。 这句话引发了复杂的...
原创 刘... 在公元219年,经过两年的激烈战斗,刘备终于成功占领了益州的门户——汉中。此时,在马超等一众大臣的劝...
原创 刘... 郑度这个名字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相当陌生,因为他并非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然而,正是这样一位不太引人注目的...
原创 唐... 唐朝末年,国家的动荡情况愈演愈烈,各藩镇之间的割据现象非常严重。此外,农民起义的大规模爆发对唐朝的统...
原创 唐... 今天咱唠唠唐代节度使这角色,那权力大得超乎想象,比现在省长加上军区司令的权力还猛,安史之乱爆发,其实...
原创 李... 用人和驭人,历来是治国理政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问。对于古今中外的帝王来说,如何选人、用人,往往决定着国...
原创 历... 河南的邓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这里北依雄伟的伏牛山,南接荆襄平原,西部纳入汉水流...
原创 被... 古装电视剧的盛行,使得我们对历史中的太监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印象。他们往往被描绘得皮肤白皙,娇柔细腻,声...
原创 诸... 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马超、赵云和黄忠被誉为蜀汉的五虎将,他们的英勇和战斗技巧令...
战后80年,我们如何反法西斯 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战后80年的相对和平得来不易。直面过上一场大战的人们逐渐远...
原创 王...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收藏传统,这一文化不仅体现在帝王将相的豪华宫殿中,也渗透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