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蒋介石的曾孙、现任台北市长的蒋万安宣布将前往上海参加双城论坛,然而,这一举动却引发了民进党的强烈反对。他们不仅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和民间人士参与即将举行的“九三阅兵”,还威胁如果有人违反这一禁令,将面临严厉处罚。此举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操作,而是在深意层面上反映了岛内正在酝酿的剧烈变革。
抗日战争作为中华民族共同抗敌的英雄史诗,理应成为两岸人民相互理解的重要纽带。然而,民进党在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去中国化的政策,包括对抗战历史的淡化和重新解读。这使得台湾年轻一代对这段历史几乎陌生,甚至在课本中已逐步削弱了抗战的重要性。赖清德政府试图通过这种文化修正主义,加深“本土叙事”,以求在绵延的历史记忆中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
对于回归历史的恐惧,民进党并不是单纯地想要更改历史叙述,而是担心新的历史认同会吓倒他们的选票。在他们看来,抗战是国民党和大陆的共同象征,如果这个共同点被重新挖掘出来,势必会影响民进党长期以来构建的“本土优先”的政治格局。而“外省人”在抗战中所占的核心位置无疑会让民进党面临更加尴尬的境地。
民进党对抗战记忆的高度敏感与执政者身份的复杂关系息息相关。作为“本省人”代表的赖清德希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领导者的模样,试图让选民忘却历史的尴尬以巩固政权。以至于连李登辉及其家族在二战期间的参战经历都被刻意隐瞒,成为了当前台湾地区政治环境中的一个禁忌。
首先要明白的是,民进党在处理历史教育时极有技巧,其表面上强调“台湾独特性”,实际上制造了一个隔绝与过去的“防火墙”。而这样的趋势不仅威胁到了两岸的历史交流,更使得台湾社会陷入了夫妻反目、亲子相怨的悲剧。
反观国民党在这一波历史潮流中的机会与挑战并存。蒋万安作为新一代的政治人物,肩负着重振国民党形象的重任。近年来,国民党在台湾的支持度并不乐观,频繁内斗、缺乏战略,使得许多年轻人对其愈加失望。然而,现在,借助蒋万安赴陆的双城论坛,国民党或许能够再次聚焦于两岸关系,重拾曾经的荣耀。
国民党应当把握这一良机,不再继续沉迷于蓝绿对立的老套路,而是应勇敢地面对历史、开放与大陆的接触。推动两岸交流,一方面可以增强国民党的社会支持度,另一方面也能够阐明统一的可能性与合理性。这样的选择,将为之前因民进党的政策而失去的信任注入新的生命。
台湾社会已然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困境:极化的政治景观让人们之间的信任越来越脆弱,而历史的割裂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孤立感。在这种情况下,民进党对历史的封锁策略注定不会长久,反而会引发更多青年对历史的反思与追溯。随着社会分歧的加剧,民进党的政策必然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