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高祖刘邦48岁起兵反秦,为什么他到48岁才开始有出息呢?
迪丽瓦拉
2025-09-29 01:33:33
0

刘邦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自于生活的逼迫和时代的机遇。根据《史记》的记载,刘邦在48岁那年起兵反秦,七年后实现了统一大业,成为了汉朝的开国帝王。换句话说,刘邦在此之前的48年几乎无名无利,直到这个年龄才开始展露头角。即使是《汉书》也提到,刘邦在起义时已经年近三十七,这在当时看来,已经是个“高龄”,许多人在35岁后便觉得自己无望出人头地。因此,刘邦为何迟迟未有显赫一举,答案并不复杂,那就是——“生活所迫”。

刘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刘太公、母亲刘媪,哥哥刘伯、二哥刘仲,这些名字在古代中国属于下层社会的常见称呼,未显正式。刘邦也因此有了一个非正式的名字——刘季,意为“刘家老三”。尽管家境不算富裕,但全家都很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生活逐渐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的刘邦有了一些任性和自由的空间。刘邦曾在马公书院读书,并和日后的燕王卢绾成为同学,接触到许多当时的知名人物,其中令他最为崇拜的便是魏公子信陵君无忌。想必刘邦当年在课本之外,也多次听闻信陵君的事迹,他对信陵君的崇敬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或许是长时间沉浸在理想的世界里,刘邦开始向往更广阔的天地,他决定去追随信陵君,成为他的门下客,过上那种理想中的游侠生活。对比如今的“饭圈”粉丝,刘邦的狂热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不仅为信陵君鼓与呼,还亲自跑到魏国的都城大梁去寻找自己的偶像。遗憾的是,刘邦到达大梁时,信陵君早已去世多年,消息闭塞让他扑了个空。然而,这次远行并非毫无收获,刘邦遇到了张耳,一个曾是信陵君门下的重臣,当时张耳正在外黄担任县令。刘邦随即转道前往外黄,与张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张耳后来也成为了刘邦成就大业的重要助力。

尽管时局变动,秦朝统一六国后,张耳被迫逃亡,而刘邦也回到了老家,无法继续过他理想中的游侠生活。但这段经历却塑造了他“重气节、行侠义”的性格。正因如此,刘邦善于交际,在丰沛一带渐有名气,甚至当地的大哥王陵也对他颇为青睐。刘邦也因而与王陵保持了友好关系,甚至称王陵为“兄长”。这段关系为刘邦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随着秦朝的灭亡,刘邦还参加了秦朝的公务员考试,最终成为了亭长,负责维持当地的治安。在这个位置上,刘邦结识了当地的官员和百姓,他的关系网逐渐扩大。按理说,若没有接下来的社会动荡,刘邦顶多也只能在丰沛地区安稳度日,影响力不会太大。加之秦朝对游侠的打压,刘邦和王陵等人始终不得不小心谨慎。直到秦始皇死后,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秦二世即位后,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下令加速修建秦始皇陵,这不仅需要大量劳工,还导致了社会的不满。在沛县,负责押送劳工的正是刘邦。刘邦曾在秦始皇在世时到过咸阳,见到过秦始皇的车马,心生感慨:“大丈夫当如此也!”但当时的刘邦显然无法预见,自己将来也会有机会成为那样的权贵。不同于以往这次的劳工征集,因征集的人数过多,且有去无回,刘邦带领的这批劳工开始出现逃亡的情况。想到继续前行必死无疑,刘邦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决定在芒砀山藏匿,过上了草寇般的生活。

倘若大秦帝国没有发生变故,刘邦的命运恐怕会与其他草寇一样,最终被剿灭。但秦二世的统治并未缓解秦始皇时期的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最终,陈胜、吴广的起义爆发,反秦的声浪席卷全国。随着陈胜吴广的崛起,各地的郡守、县令纷纷被杀,沛县的官员也感受到了威胁。在这一背景下,刘邦的老友萧何、曹参等人建议沛令召回刘邦来平息局势。沛令答应了,但在刘邦即将抵达时却突然反悔,命令闭城捉拿萧何、曹参等人。然而,沛令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足够的支持,最终也未能逃脱被杀的命运。

沛令死后,刘邦在萧何、曹参等人的帮助下,顺利登上了沛公的位置。这一位置不仅意味着权力的崛起,还为刘邦后来的成功铺平了道路。作为当地游侠社会的核心人物,刘邦的影响力在此时迅速扩展,加上他与沛县官员的良好关系以及自己手下的五百人队伍,刘邦得以站稳脚跟,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位具有强大魅力的领袖。

刘邦的成功无疑与“乱世出英雄”这一规律息息相关。如果大秦帝国没有崩溃,刘邦和许多后来的英雄人物的命运恐怕会大为不同,甚至无法登上历史的舞台。然而,正如刘邦的经历所展示的那样,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时机面临不同的机会,能否抓住机遇,最大化自己的潜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最终能走多远。

刘邦的成长轨迹充满了转折和变化。年轻时,他向往成为游侠,为信陵君奔走;在秦朝大一统时期,他进入政府担任亭长,安稳度日;而当秦朝崩塌,他又能在短短半年内迅速组织起一支力量,最终完成大一统。正是这些不同阶段的积累,使得刘邦最终走上了成功之路,他的经历也给予我们启示:人生的每一步,都可能为下一步的成功打下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花脚大仙分享:《观天下——大明...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系列2 南京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展...
箭扣长城“北京结”完成修缮,7... 历经7个月紧张抢险,受2023年连续降雨影响坍塌的箭扣长城154号敌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北京结”,...
上博携手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宋... 新华社上海11月12日电(记者孙丽萍)上海博物馆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融古烁新:宋元...
原创 刘... 刘备,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不仅是蜀汉的开国皇帝,还是凭借一系列高明的战略和巧妙...
原创 商... 三皇五帝之后便是夏朝,接着是商朝和周朝。这是中国历史中的基本常识。五帝中的大禹在年老时并没有选择禅让...
原创 雍...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悠久文明传承的国家。从古至今,我们的历史不断被记载下来,这种传统从未中断。...
原创 北...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朝政府对十一国宣战,八个国家联合组成侵略联军,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发...
原创 美...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的一个任期是四年的时间,可是由于身体健康的原因,以及各种外界因素,一些人未能完成总...
原创 真... 2017年5月,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吸引眼球的展览,展出了多张珍贵的...
原创 诸... 最近在网上看到许多评论,有人认为《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过于神化,其实际能力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惊人...
原创 韩...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按照盟国要求,日本接受通牒宣布投降,也意味着...
原创 西... 公元785年,唐德宗在长安接到一份来自蜀地的紧急密报:吐蕃的十万大军已然逼近,南诏的态度摇摆不定,西...
原创 老... 这是一组1972年的北京照片,当时还是运动后期,街上行人稀少,照片拍摄的不是景点,那时候旅游这个词还...
原创 小... 朱元璋为何选择杀害小明王韩林儿,而非像前朝那样上演禅让的戏码? 小明王韩林儿是元朝末期红巾军领袖韩山...
原创 元... 突然?你为什么觉得会突然? 元春入宫已经有好几年了。当初她是因为具备贤孝才协的品德而被选入宫中,...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四位帝王尤为显赫,他们的名字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熠熠生辉。每一位都因其独特的...
原创 三... 董卓起义是东汉末年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很多人都知道,董卓来到京城之后,首先废除了刘辩的皇位,又立刘协...
原创 备... 变法背景: 在北宋中期,土地兼并的现象日益严重。早在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就制定了一个政策,强调...
原创 孙... 历史上,江东小霸王孙策经过艰苦的斗争,最终统一了江东。然而,他的胜利并未持续太久。在一次狩猎中,孙策...
原创 在... 在中国历史上,太上皇和皇帝如果出现冲突,那么,哪一方会占据优势? 其实这个问题个人觉得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