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的人生无疑是充满了悲剧色彩,生在皇宫中,他的一生几乎可以说是注定要经历许多不幸。自幼登基为帝,年仅三岁缺乏理解与选择,接着在六岁时又被迫退位,这一切都不是他所能控制的。溥仪的命运在他18岁那年迎来了巨大的转折——在1912年,袁世凯通过承诺优待清王朝,成功促成了溥仪的和平退位。袁世凯在之后不久便去世,而北洋军阀们之间的权力争斗依旧激烈,但在优待政策的影响下,他们暂时没有对清室采取强硬措施。
直到1924年,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背叛了正在前线作战的吴佩孚,转而进入北京实施软禁,对于曹锟势力进行打击,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吴佩孚的失败,冯玉祥因而成为那个时代的关键人物。一时间,溥仪发现自己被旧有政治势力包围,面对“革命”局面的艰难局限,他最终决定无视优待政策,亲自将溥仪驱逐出宫。当溥仪接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时,情况显得十分紧急,他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充分的打理,只能匆匆选择了一些价值不菲的小型宝物带走。这些小宝物在他日后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经济支持作用,其中有许多被他变卖,但有一件他始终未曾舍得出售。
为了防止它的遗失,这件珍贵的宝物被他缝在棉衣里,整整携带了26年,直到1950年才最终交出,溥仪对它的重视不难理解,因为这件宝物如今被视为国宝中的瑰宝。它便是清朝乾隆帝所用的田黄三联玺。整个印章共有三枚,其中一枚是正方形,上面刻有“乾隆宸翰”的字样,尺寸大约高1厘米,边长2.6厘米。第二枚为椭圆形,刻有“乐天”二字,长径为3厘米、短径为2.3厘米。最后一枚则为正方形,镌刻着“惟精惟一”的字样,高度同样为1厘米,边长也是2.6厘米。
田黄三联玺的首任主人并非溥仪,而是乾隆皇帝,三方皆由一块巨大的田黄石雕制而成。田黄石本身极为珍贵,全球范围内仅在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旁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中存在已经很少见。经过几百年的开采,寿山村的田黄石几乎所剩无几,优质品已然成为无价珍宝。古时还有“一两田黄三两斤”的说法,而如今恐怕要更新换代成“斤”了。
乾隆皇帝所用的印章毋庸置疑是上乘之作,光是制作材料就极其稀有,品质更是无可比拟。田黄石不仅贵重,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福建象征着福气,寿山象征着长寿,而田黄的意义则与皇权相连,因此田黄石历来被认为具备吉祥的寓意。但更值得称道的是印章本身的意义,所刻的“惟精惟一”和“乐天”出自儒家经典,象征着非凡的意涵。惟精惟一体现了乾隆施政的理念,而乐天则传达了顺应自然的态度;印章的设计也极为讲究,整体印面匀称饱满,和谐美观,搭配上原有的色泽,显得温润细腻。
乾隆皇帝一向热爱收藏印章,其收藏的数量超过千个,但他对田黄三联玺始终情有独钟。这种种迹象表明,田黄三联玺的价值不可低估,后来每位皇帝对它也都格外珍视。正因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含义,溥仪即使被逐出宫外,依然将其视为传家宝般地紧紧守护。在他变卖其他珍宝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动过出售田黄三联玺的念头。后来他将其主动交出,无疑也意味着他对这件珍贵宝物的特殊重视。正是因为这种倾注的情感,田黄三联玺才得以安稳地安放在故宫博物馆中,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