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这个职位上,“君无戏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皇帝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整个国家的信用。乾隆皇帝曾承诺不超过祖父在位时间,但由于他的长寿,最终在位近60年,为了遵守承诺,他选择传位于嘉庆,成为太上皇。乾隆时刻效仿祖父康熙,尊敬之至。
然而,康熙在“遵守诺言”方面未为乾隆做出榜样。在三藩之乱中,康熙曾许诺对投降者既往不咎,但最终却食言将他们定罪处死。这一切源于康熙对平南王尚可喜的处理。尚可喜多次请求回老辽东,康熙最终同意,但下令撤销藩地,引起吴三桂等人的反感,导致三藩之乱的爆发。
在叛军士气高涨的情况下,康熙试图通过招抚策略解决问题。他表示只要叛军投降,将既往不咎,并奖励功臣。尽管吴三桂去世后形势好转,康熙一直履行招抚诺言,但最终却违背自己的承诺,处死了耿精忠、尚之信等人。
康熙的“食言”行为虽然不符合信用原则,但在当时的局势下,他认为这是维护国家安定的权宜之计。对于那些反复无常的人,康熙选择斩草除根,以防未来再生变乱。因此,康熙的行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圣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