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浊清
在历史的长河中提到李建成,许多人会不自觉地联想到他与玄武门之变的纠葛。李建成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长子,在史书中他曾屡次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在诸多文学作品的描绘中,他的形象却常常被刻画得丑陋且不堪,甚至背负了许多骂名。李建成的结局更是令人扼腕,他最终死于自己的弟弟之手,命运可谓悲惨。
回顾公元617年,李建成帮助其父李渊在太原起兵,带领大军征战西河,最终攻下了长安,从而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随着唐朝的建立,李建成被立为太子,统领军队抵抗突厥入侵并平定山东叛乱,改写了战局,显然他的功绩非同小可,其地位更是愈加显赫。然而,谁也无法预料到,命运的转折就藏在下一刻。本以为太子之位稳固之极,然而在公元626年,李世民却发动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在此事中失去了生命,唐高宗李渊的其他五个儿子也未能幸免,李世民最终坐上了皇位,但同时也背负了骂名,成了众矢之的。
李世民的这一做法在历史上引发了诸多讨论。有人认为他乃是为了自保,为了不让自己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而不得已而为之。然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他手足无情、冷酷无比,竟然毫不犹豫地出手杀害自己的亲兄弟,只因在权力的诱惑下迷失了自我。与此同时,也有人不禁要问,李建成凭借其卓越的军事能力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为何最终竟然会被李世民轻易地击败?
面对这一疑问,历史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试图从细微的历史痕迹中寻找答案。有专家最近发现了一块唐朝大将的墓碑,从中揭示了玄武门之变的一些内幕。结果令人惊讶,学者们纷纷感叹:“李建成若不死简直难以想象!”这又是为何呢?
在那时,守卫玄武门的将领中,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都试图将其拉拢。而常何这一角色异常聪明巧妙,他不仅向崇尚权力的太子李建成示好,也小心翼翼地不想得罪李世民。他在两者之间游走,巧妙地向他们相互告状,从而加深了二人的仇恨。这一局势甚至惊动了李渊,他曾企图召见李建成和李世民,试图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
在那场暗潮涌动的权力斗争中,李世民带着许多将领与武器大摇大摆地闯入皇宫。常规情况下,武将是无法带武器进宫的,但李世民与守城将领早已达成共识,因而敢于如此放肆进入皇宫,显然这些镇守玄武门的将领早已被李世民收买。当李世民进入宫中时,无人阻止,反观李建成及其弟李元吉,却被玄武门的将领拒之于门外,最终只有他们二人孤身入宫。李建成对此毫无察觉,自以为没什么问题,认为这些将领都是自己的依仗,因而毫无防备。
通过对常何墓碑的分析,学者们发现其上记载着“赐金刀一枚,黄金三十挺”,“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锡骁勇之夫”的文字,意即李世民曾给予这些将领大量的金钱和财物,以此收买他们的心。然而,李建成与李元吉却浑然不知李世民在暗中施展的诸般手段,在他们眼中视若亲信的士兵,早已在关键时刻倒戈,最终致使李建成落得个身死名灭的结局,李世民则成功夺取了皇位,实现了自己的权力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