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和越南的历史关系复杂且多变。清朝末期,尽管中国在中法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最后却因外交谈判失败,导致越南脱离中国,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时光倒回到明朝时期,越南曾是中国的藩属国。虽然名义上隶属于中国,实际控制权并未完全掌握。越南当时每年向中国进贡一些物品,作为表面的忠诚。然而有一次,越南发生了内乱,大臣篡位并陷害了国王一族,甚至向中国明朝的皇帝朱棣谎报说国王一家已全被敌人杀害。可是,王族中唯一幸存的成员逃至朱棣面前,揭露了这一阴谋。
朱棣虽然对谁做越南国王并不感兴趣,但一听到有人欺骗朝廷,这可是重罪。在愤怒之下,朱棣派兵前去讨伐,最终设立了布政使司,恢复了对越南的直接管辖。然而,由于在当地的治理不善,越南人民反抗不断,最终明朝放弃了这一地区的控制,再次允许越南保持割据状态。
再回到宋朝时期,越南与中国的关系相对平和。越南继续按惯例向宋朝进贡,而宋朝则给予越南正式的册封,但并未过多干涉其内政。重点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唐朝时期。唐朝之前,越南一直是中国的直接管辖领土。越南的独立,实际上发生在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的中原动荡不安,各地割据,越南这个偏远地区的管理变得十分困难。
早在唐朝末年,越南地区的土著就开始多次发生叛乱,甚至有分裂的倾向。例如,在唐朝咸通元年,越南就发生过一起大规模的起义。当时,唐朝在越南设立了安南都护府,行政中心位于今天的越南河内。唐朝政府委派官员并驻军当地,基本上维持了当地的秩序。然而,越南的土著却与南诏联盟,联合反抗唐朝。南诏是当时在云南和贵州一带的割据势力,偶尔依附唐朝或吐蕃。
南诏的起义源自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南诏国的国王去世,新国王蒙世隆即位,按程序需要得到唐朝的册封。然而,唐朝拒绝签署有关文件,原因是蒙世隆的名字与唐朝的皇帝名讳相冲,违反了中国历史上严格的避讳原则。这个新国王非但不改名字,反而带领一支队伍反叛,甚至帮助越南叛乱。交趾(现越南北部)遭到南诏的攻击,而唐朝驻军的将领蔡袭在激烈抵抗后被迫自尽。
这一事件严重威胁到唐朝的东南边疆,唐懿宗派遣高骈出征。高骈是唐朝名将,他来自名门望族,祖辈为朝廷的护卫。高骈精通军事,曾在长安的神策军服役,并以勇猛著称。唐懿宗命令他收复安南,他便带领军队开始准备。为了确保军队的作战能力,高骈选择在越南海门地区集结,进行训练,尽管当时监军李维周迫使他加速进军。高骈并没有盲目进攻,而是选择通过巧妙的战术先行侦察。果然,他发现当地的土著部落正在秋收,因此趁机发动了突袭,将敌人一举摧毁。
然而,高骈在攻占交趾后,仍然无法直接与唐朝中央沟通,信息迟迟未能上报,导致朝廷误以为高骈并未开展战斗。直到高骈攻下交趾并派遣使者上报,唐朝才得知局势已经得到控制。这一战不仅提升了高骈的声望,也有效削弱了南诏对唐朝的威胁。
战后,高骈还被派往四川,在那里他解除了长期的戒严状态。四川曾受南诏攻击,长期封锁,民众出入困难。高骈在任后,决定打开剑门关,尽管当时许多人担心南诏会卷土重来。然而,南诏的兵力早已在高骈的打击下士气低落,当他们得知高骈驻守四川后,纷纷撤退。南诏也开始派遣质子入朝,态度变得谦逊。
高骈的军事成就,使他成为唐朝最后的一位名将。他的坚韧与智慧为唐朝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但不久之后,黄巢起义爆发,唐朝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高骈能否力挽狂澜,成为唐朝最后的希望呢?这个故事还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