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爆发,中央政府无力应对,于是各地的地方势力纷纷集结兵力,迅速崛起,逐渐演变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三国时代。今天,当我们提到三国,几乎都会联想到蜀汉、东吴、曹魏这三大政权。然而,在三国的早期,除了袁绍、曹操等著名人物外,吕布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尽管吕布后来被冠以“三姓家奴”的恶名,这一点让他在后人眼中显得颇为可鄙,但在那个时代,“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威名震动一方,足以让世人对他刮目相看。吕布麾下不仅有许多能文能武的将领和谋士,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陈宫。除此之外,他的阵容中还有三位威名远播的猛将:臧霸、张辽和高顺。199年,吕布最终被曹操击败,自己也被杀害,而他的部下无一例外地投降了曹操。曹操接纳了张辽和臧霸,却为何杀害了高顺呢?
首先,来看臧霸,这个名字可谓与他的性格相得益彰,充满了霸气。年仅十八岁时,臧霸为了营救被囚禁的父亲,竟亲自率领几十名门客攻入太守府,将太守一举斩杀。此举让百余名精壮士卒望而却步,无法阻止他离去。从此,臧霸离开了故乡,投身战场,逐渐成为一方诸侯。后来,他归附吕布,参与了许多战斗,屡屡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臧霸最为人称道的战绩,莫过于他投降曹操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初时,臧霸并不愿归顺曹操,在吕布死后,他选择了隐居。曹操为了招揽这位猛将,派遣数千兵力进行地毯式搜索,最终成功将臧霸带回,任命他统领青州和徐州两大军事重地。此后,臧霸在曹操麾下屡屡立功,尤其是在与孙权的江东之战中,他击败了孙权麾下的名将韩当,并且最终迫使孙权亲自出阵,令东吴大为震动。臧霸的威名传遍江东,让无数百姓心生恐惧,确实是一位当世的英杰。
再来说说张辽。虽然张辽在《三国演义》中的出场频繁,大家对他都不陌生,但他最为辉煌的战绩并非与东吴或蜀汉的对抗,而是在207年曹操征讨乌恒的白狼山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当时,乌恒拥有近三十万“控弦之士”,曹操为此忧心忡忡,犹豫不决。直到郭嘉和张辽的建议下,曹操才决定出兵,张辽也被任命为先锋。等到曹操的大军赶到时,竟然发现战斗已经接近尾声。原来,张辽凭借一己之力杀掉了乌恒的单于,造成了乌恒二十余万大军的混乱,大部分士兵互相残杀,最终溃败。张辽此役,为曹操的北方统一奠定了基础。
之后,在215年的合肥之战中,张辽再次展现了他非凡的勇武。他率领八百精兵,深入敌营,突破重围,一路杀到孙权的帐前,给东吴带来重大打击,差点将孙权活捉。由此可见,张辽无愧为一位绝世猛将。
然而,吕布麾下最为强悍的将领,却并非臧霸,也不是张辽,而是那个大多数人并不太熟悉的高顺。据《三国志》记载,高顺在战场上总是整齐有序,每战必克。他率领着七百精兵南征北讨,总能迅速解决战斗,因而被称为“陷陈营”。高顺的一生,打败过曹操麾下的名将夏侯淳,也击败过刘备阵营中的一众猛将,可见他的军事才干极为出色。然而,曹操为何最后杀掉了高顺呢?
原因在于,高顺对吕布始终忠心耿耿。在吕布最辉煌的时刻,他有过许多强大的追随者,但在吕布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只有高顺和陈登两位忠臣陪伴左右。当其他人纷纷投降曹操时,只有这两人依然坚守在吕布身边,誓死效忠。在吕布的最后时刻,高顺并没有背叛,而是与他共赴死亡,展现了令人动容的忠诚和壮烈。这份深情与豪气,也让他成为三国历史中,最令人钦佩的英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