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和岳飞是南宋时期同为名将,两人都为抵抗金国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尽管两人都与秦桧有过深刻的冲突,最终岳飞却遭遇了秦桧的陷害致死,而韩世忠却能顺利度过这一难关。那么,韩世忠到底凭什么躲过了秦桧的暗算呢?
首先,不能简单归结为韩世忠运气好。事实上,在岳飞被冤枉致死之前,秦桧确实有过杀韩世忠的计划。事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绍兴十一年。当年,南宋抗金形势一片大好,岳飞频频获得战功,韩世忠也带领大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然而,正当大军势如破竹之际,朝廷内部却开始出现了不和的声音。
秦桧领衔的主和派开始崭露头角,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和言辞渐渐让宋高宗赵构倾向于和金国议和。而赵构担心如果韩世忠和岳飞继续立下赫赫战功,或许会导致自己的哥哥宋钦宗被迎回,这样一来,自己的皇位岂不是岌岌可危?于是,赵构下令将韩世忠、岳飞和张俊三位名将调离前线,解除他们的兵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岳飞会感叹“十年功废”。
在三位大将中,第一个主动交出兵权的是张俊。他深知赵构与秦桧的意图,于是主动上交兵权,换取了一个较为体面的职位——临安枢密院枢密使。此后,张俊更是与秦桧合作,推行亲和政策,并参与了制造伪证,最终让岳飞陷入冤狱。可以看出,张俊与秦桧早已是一条战线。
尽管张俊积极配合秦桧,但秦桧并不满足于仅仅解除韩世忠的兵权。他还希望彻底打击韩世忠,进一步削弱其在朝中的影响力。于是,秦桧指派张俊前往楚州,企图通过挑拨离间,分化韩世忠的军队。但这次尝试并不成功。当时,岳飞也随张俊一同前往楚州,但在张俊的挑唆下,岳飞明确拒绝与他合作,事情暂时告一段落。
然而,张俊并未放弃,他继续寻找机会,最终找到了突破口。韩世忠军中的一位心腹将领,名叫耿著,因其直率的性格,常常言辞直白,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在张俊与岳飞到达楚州后,耿著在与同僚胡纺的对话中无意中吐露了几句不满的话。这些话虽然看似无关紧要,但在当时却成为了张俊的突破口,尤其是其中一句“本要无事,却是生事”,给了张俊和秦桧将其扣上“蛊惑视听、意图生事”的帽子的机会。
张俊与秦桧迅速展开行动,最终将耿著定罪,并开始将矛头指向韩世忠。秦桧更是通过上书多次对韩世忠提出弹劾,企图通过这起事件将韩世忠一举除掉。然而,正如秦桧所料,韩世忠并未轻易屈服,反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挽回了局面。事实上,赵构的介入是韩世忠得以平安无事的关键。
在此时,岳飞意识到韩世忠的处境非常危险,便向赵构告知了秦桧对韩世忠的打算。随即,韩世忠急忙上书,请求面见赵构,详细陈述了事情的经过。当赵构得知此事后,立刻对韩世忠表示安慰,并坚定表示不会让他受到伤害。第二天,赵构在朝堂上公开责问秦桧,并指示他以耿著为案结,强调此事不再追究韩世忠的责任。最终,耿著被处罚,韩世忠得以顺利脱身。
那么,为什么赵构愿意亲自出面保韩世忠呢?答案很简单。事实上,韩世忠曾在赵构面临困境时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回顾历史,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掠夺开封,导致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赵构被迫登基为帝。然而,赵构上位后不久便遭遇了苗刘兵变。就在赵构身陷困境之时,是韩世忠得知消息后,带领兵马火速赶往杭州,成功平定了兵变,确保了赵构的复位。而这一切,都是由于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冒着生命危险,密报赵构有难。
因此,赵构深知韩世忠对自己有大恩,在面对秦桧的威胁时,自然愿意为其挺身而出,保他无事。这也就是韩世忠能逃脱秦桧的致命一击的真正原因。而秦桧尽管屡次尝试整治韩世忠,但始终未能成功。最终,秦桧将目标转向了岳飞。岳飞之死,不仅仅是个人悲剧,更是赵构与秦桧博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