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各国之间的斗争可谓激烈,内部的权力纷争和派系斗争让许多人背叛了自己的国家。特别是在曹魏、蜀汉和东吴这三大势力中,背叛者的出现加速了各国的衰败,特别是蜀汉。以下十位背叛者,给蜀汉带来的伤害尤为严重,甚至可以说他们的行为直接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一、糜芳
公元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时,糜芳被任命为南郡太守。当时,糜芳在荆州的管理并不顺利,尤其是与荆州的守将关羽发生了矛盾,因未能及时完成物资供应而遭到关羽的责备,导致他心生不满。在吕蒙袭取荆州时,傅士仁已经投降东吴,吕蒙向糜芳展示了傅士仁投降的态度,糜芳动摇,最终选择了背叛蜀汉,投降东吴。此举直接导致关羽兵败被杀,荆州失守,蜀汉的战略防线彻底崩溃。此后,糜芳在吴国担任将军,为吴国征伐,继续背叛蜀汉。
二、傅士仁
傅士仁原本是关羽的部下,在关羽北伐襄樊时,东吴的吕蒙突袭南郡,傅士仁与糜芳一起选择投降东吴。由于他们的背叛,关羽北伐的大好局面被打乱,最终导致关羽被杀,蜀汉的荆州也彻底失去了。这两位背叛者,傅士仁和糜芳,可以说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蜀汉百姓的情感来看,傅士仁和糜芳的背叛都让人深感痛恨。
三、郝普
郝普是零陵太守,他在东吴吕蒙进攻荆州时,坚守岗位等待援军。然而,援军迟迟未到,郝普也未能得到及时的支援,最终被吕蒙欺骗,投降了东吴。此后,他在吴国升职为廷尉,并与隐蕃等人亲近。隐蕃谋叛之事败露后,郝普也受到孙权的责罚,最终选择自杀。郝普的背叛直接削弱了蜀汉的防线,使得吴国能够迅速占领荆州的部分地区。
四、潘濬
潘濬原是关羽的部下,在孙权袭取荆州后,他投降东吴。虽然起初他被孙权收留,并在吴国官职逐渐上升,但他始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随着孙权称帝,潘濬被任命为少府,并获得封号。然而,在他去世之前,潘濬的一生中充满了权谋与背叛,他的选择也使得东吴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
五、孟达
孟达曾与刘封共同攻占上庸等郡,在关羽北伐襄樊时,因未出兵支援关羽而激怒了刘备。由于对蜀汉的不满,孟达决定投降曹魏。此后,孟达联合魏国将领徐晃、夏侯尚等人,一起攻占了东三郡,背叛蜀汉并向旧主展开攻势。尽管孟达后来打算归顺蜀汉,但因计划泄露,他被司马懿斩杀。孟达的背叛不仅让蜀汉失去了重要的领土,还让他们失去了一个曾经的将领。
六、申耽
申耽原是西平、上庸间的豪强,刘备入蜀时,他投降了蜀汉,担任征北将军。尽管初期,他效忠于蜀汉,但后来他与孟达一同背叛,投降了曹魏。申耽的背叛让蜀汉失去了西平的支撑,且他最终被流放到南阳,彻底失去了蜀汉的信任。
七、申仪
申仪是申耽的弟弟,也曾效忠蜀汉,担任建信将军、西城太守。公元220年,他背叛了蜀汉,投降了曹魏,并被任命为魏兴太守。然而,司马懿对申仪的权力产生了威胁,将他俘获并带到洛阳,最终将其任命为楼船将军。申仪的背叛对蜀汉的稳定产生了巨大影响。
八、句安
句安在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后,姜维趁乱出兵西平,他驻守麹山东城。因兵员和粮草匮乏,句安最终在围困中投降了曹魏。公元263年,句安随钟会攻占蜀地,并在钟会叛乱时死于乱军之中。句安的背叛虽然在当时打乱了蜀汉的防守,但最终也未能挽救曹魏的覆灭。
九、蒋舒
蒋舒原为蜀汉武兴督,在蜀汉陷入危机时,他出任守卫阳安关口的任务。然而,蒋舒因怀恨在心,最终背叛了蜀汉。在钟会进攻汉中的时候,蒋舒假装出城杀敌,实则暗中向敌人投降,导致傅佥死于战斗,阳安关口失守。蒋舒的背叛直接影响了蜀汉的防御部署,为钟会的大军长驱直入创造了条件。
十、马邈
马邈的背叛虽未像其他叛徒那般引起广泛关注,但也为蜀汉的灭亡提供了有利条件。他的选择是蜀汉历史中另一个悲哀的注脚,象征着那些在风云变幻中失去信念的背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