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位于江苏省,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古城。尽管它今天因历史悠久而闻名,但在隋文帝之前,扬州仅仅是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回顾历史,扬州在汉代是十三个州之一。对于为什么称之为“扬州”,有两种主要的解释。一种是指江南一带气候和风土性格的“躁动”和“轻扬”之意;另一种则认为由于江南水域丰富,水流可以“扬”起波澜。无论是哪种解释,扬州的名字与江南的自然景象息息相关。
在西汉与东汉时期,扬州的辖区范围基本保持一致,涵盖了今天的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江西和福建等地。然而,由于当时的生产力相对较低,长江流域的开发进度远远落后于黄河流域。西汉时期,尽管扬州的面积广阔,但人口稀少,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到东汉时期,随着经济和生产力的逐步发展,扬州的人口迅速增加。特别是吴郡、会稽郡、庐江郡等地,成为了当时的大郡,显现出扬州在行政上的重要性。 东汉时期,扬州的首府最初设在长江西岸的历阳(今和县)。历阳不仅是扬州的治所,也作为通往江东的战略要地。对于小霸王孙策而言,历阳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孙策在父亲孙坚去世后,选择了在淮南军阀袁术的麾下寄居,并多次尝试向袁术借兵。但因袁术言而无信,孙策最终决定投奔较为弱小的扬州刺史刘繇。从此,孙策在历阳起步,迅速向江东扩展势力。 在江东,孙策几乎无人能敌,凭借着锐利的军事才能和极高的作战效率,他快速占领了江东的六郡,这些郡大多位于扬州的管辖范围之内。随着孙权的继位,扬州成为了吴国的基石。事实上,扬州的控制对于吴国的立国至关重要,因为孙权的南下与西进,都依赖于牢牢掌控扬州。虽然孙吴一直追求“大扬州梦”,但由于长江西岸的庐江和九江地区始终被曹魏控制,孙权未能实现这一理想。 另一方面,曹魏的扬州辖区较为狭窄,仅包括淮南和庐江两郡。但曹魏的这一“简朴”扬州,却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了压制东吴的战略重地。合肥作为魏的治所,也始终是东吴与中原之间的关键战略点。虽然东吴屡次发动进攻,但始终未能拿下合肥,这使得曹魏在与东吴的博弈中占据了上风。 此外,魏之扬州不仅是东吴的战略阻碍,还成为了魏国内部的一个焦点。魏国的扬州刺史常由宗室成员担任,其中曹休因屡次破吴而声名显赫。魏的扬州与东吴的建业(今南京)相距较近,尽管其区域较小,却能够在战略上牵制东吴。尤其是魏国的扬州一度成为司马氏家族的重要防线,针对扬州的三次叛变,足以显示其战略重要性。对司马氏而言,控制扬州不仅关乎军事上的优势,更关乎他们的家族命运。 可以说,无论是东吴的扬州,还是曹魏的扬州,都是那个时代重要的政治与军事中心。每一次的争夺和控制,都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