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关平父子,都是三国演义中的顶尖武将,尤其以关羽的武功最为人称道。他以青龙偃月刀为武器,胯下赤兔马驰骋沙场,初出茅庐便以一刀斩杀华雄的壮举震惊了整个天下(酒尚温热)。自此之后,关羽的战绩越来越辉煌,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襄樊之战更是让他名声大噪,展示了其卓越的刀法与武艺。而他的义子关平,自从投奔关羽后,便在他的熏陶下逐渐成长为一名强悍的武将。虽然关平的武艺无法与关羽相提并论,但他也称得上一流猛将,曾与庞德鏖战三十回合,双方不分胜负。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对父子在麦城突围时,最终未能成功。反而是武艺较为平庸的廖化成功突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通过分析相关的史实,我们可以找出其中的深层原因。
关羽与关平未能突围的原因
首先,关羽和关平的突围失败,与他们粮草的匮乏密切相关。得知吕蒙奇袭荆州后,关羽本打算回师夺回荆州。然而,由于荆州兵士气低迷,再加上吕蒙的分化瓦解,荆州的守军纷纷溃散,最后关羽只剩下寥寥几百人,被迫退入白帝城。最初,关羽的军队还留有一些粮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封的援兵迟迟未至,粮草渐渐耗尽。若继续在麦城固守,关羽和士兵们最终只能死于饥饿。迫不得已,他只能下令突围。
麦城是一座小城,物资匮乏,几乎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关羽父子和手下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好好吃饭,饥饿让他们精疲力尽,战斗力大减。如果遇到吴军的攻击,他们将毫无抵抗能力。
其次,关羽的赤兔马年迈,也成了突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赤兔马自公元190年开始服役,先是随吕布征战,后又跟随关羽四处征战,至公元219年,已经服役近三十年。马的寿命一般只有三十多年,而赤兔马此时已经步入老年,行动迟缓。尽管关羽深爱这匹马,依旧执意骑行,但也因此错过了换马的机会。突围时,关羽依然骑着这匹年老的战马。
当关羽突围约二十里后,他遭遇了吴国将领朱然的阻击。朱然虽然不是关羽的对手,但随着关羽突围的队伍逐渐减少,情况变得更加不利。后来,关羽遇到了潘璋的拦截,并在前行的路上遇到伏兵,此外还有马忠布下的绊马索。由于赤兔马年事已高,反应迟缓,没能及时避开绊马索,导致关羽跌下马来,最终被吴军生擒。关平看到父亲被擒后,拼命上前救援,却被吴军围住,孤立无援,最后力竭被擒。
廖化成功突围的原因
与关羽和关平的失败不同,廖化却成功地突破了吴军的封锁。其一,廖化突围时,吴军尚未对麦城进行完全封锁。虽然关羽的军队已被吴军包围,但由于吴军并未对麦城形成铁桶般的包围,廖化作为一个小人物,行动灵活,成功突围的几率较大。那时,吴军刚刚击败关羽,麦城的围困尚不严密,廖化凭借这一点成功突破了封锁。
其二,廖化突围时得到了掩护。在他突围的过程中,关平为他提供了掩护。关平和廖化一同出城,首先遇到的是吴将丁奉。关平毫不犹豫地挡住了丁奉,展开激烈的搏斗。此时,廖化趁机斩杀吴兵,成功突破重围,最终顺利脱险。而关平则返回麦城,如果没有关平的掩护,廖化很难在短时间内击退丁奉,突围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最后,廖化突围的成功,也得益于他在吴军眼中的微不足道。与关羽和关平的父子关系相比,廖化在吴军眼中并没有太大的威胁。吴军要捕捉或杀死关羽和关平,是为了彻底摧毁荆州的抗争力量。而廖化虽小,但并不在吴军的主要追杀目标之列。关羽和关平则因其身份和重要性,成为吴军的重点目标,哪怕他们侥幸逃脱,也会遭到持续追捕。
从这些因素来看,廖化之所以能够成功突围,离不开他灵活机动的个性、关平的及时援助以及吴军对他并未给予过多重视。而关羽和关平,尽管武艺高强,却因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最终未能成功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