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溥仪的一生就像是一场传奇,堪称是中国百年巨变的缩影,或许更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部活生生的注解。年仅三岁时,他便成为紫禁城的“囚徒”,六岁就被迫退位,从此他的命运经历了无数次波折,半生如同傀儡,半生如同在重压下的蝉蜕。他曾是皇帝,后来又沦为执政者和囚徒。他的一生从未享受过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馨,结过几次婚,却从未真正理解什么是爱情;他在生死的边缘徘徊过无数次,最终却变成了一个遵守规则的普通公民。溥仪在得到他的第一份工资时,所购之物可见其身份之厚重,果然不愧为曾经的皇帝。
在溥仪的内心深处,他始终渴望能够恢复自己的权位,而被困于紫禁城内,这种想法虽可想而知,却始终无法实现。直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发动政变,终于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在那一瞬间,溥仪感到自己终于摆脱了眼前这个充满是非与权谋的地方,终于不必再忍受国民军的压迫与监视。
当他从监狱被释放后,为了促使溥仪能够自食其力,周恩来总理亲自为他安排了工作机会,将他派往植物园任职。起初,溥仪对新工作的环境感到陌生,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与适应,植物园的领导决定让他转至温室,学习如何进行扦插和培育花卉的技术。这一岗位的变化不仅带来了全新的工作内容,也为溥仪带来了他的第一份薪水——60元,这在当时的社会中算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在那个年代,很多工人的月工资不过三四十元,往往需要艰辛劳作才能养活整个家庭。拿到工资的溥仪心里略显茫然,不知该如何花费这笔钱。幸运的是,植物园里的同事们热情友好,他们带着溥仪去商店购买了棉布和棉花,并请人帮忙为他做了一床温暖的棉被。
当夜,溥仪躺在自己购买的棉被上,失眠的问题也有所好转。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约莫一年后,政府便为溥仪调换了工作,他成为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一名文史专员,薪资也水涨船高,提升到了100元,此外还附带额外的稿费。这一变化使得溥仪终于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随后,他与李淑贤步入婚姻的殿堂。在末代皇帝的背景下,溥仪的人生轨迹可谓非同凡响,令人唏嘘与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