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驷和嬴稷以及嬴政相比,三位大秦国君,哪位麾下的臣子更强?这个问题等于是在问,三人对秦朝统一天下做出的贡献哪个更多。编者觉得是嬴驷团队,编者为何要这样说呢?下面请听编者详细道来。秦孝公死后,摆在继任者嬴驷面前的首要问题便是,未来的秦国将如何自处?是潘安一隅,还是选择东出函谷关与六国争夺天下。蛰伏许久的嬴驷,在清除完国内反对变法的旧势力后{老相国甘龙为首的旧贵族},给出了明确答案:继续变法,出兵河西攻打魏国。河西被秦军收复,便意味着秦军打通了东出函谷关,进兵中原的通道。
十九岁即位的嬴驷,麾下人才济济:文臣有大良造张仪{先是相国后世大良造},武有樗里子、司马错,以及文武兼备的公孙衍。这里不得不提到两点:一、成就秦国霸业的敌人是魏国。编者为何要这样说呢?商鞅从魏国投奔秦国,推行变法。张仪从魏国投奔秦国,推行合纵联盟,帮助秦国吞下了,击败魏国的战果。公孙衍曾魏国投奔秦国,主导了河西之战他,歼灭八万魏军主力,使得秦国收复河西。就连后来对嬴稷提出远交近攻战略的范雎都是魏国人。不得不说,是魏国君主的昏庸,成就了秦国的霸业。二、嬴驷执掌秦国时,张仪的主要对手并非苏秦,而是昔日秦国的大良造公孙衍。据最新出土的《战国纵横论》记载:张仪和苏秦相差三十多岁。换言之张仪和苏秦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嬴驷继位后,清除朝中权臣{甘龙,杜挚等},打击保守的旧贵族,这就使嬴驷集中了王权、巩固了统治。公元前330年,嬴驷慧眼识英才,拜昔日魏军副将公孙衍为秦国大良造,让其统率秦军攻打魏国。公孙衍于雕阴一役阵斩八万魏军,帮助秦国收复河西之地。公元329年,继续率领秦军攻打魏国的公孙衍,又先后夺取河东汾阳、皮氏、曲沃等地。公元328年秦军再度出兵,攻打魏国蒲阳。面对魏军屡次战败的局面,魏王无奈只好将上郡十五县割让给秦国。
自此秦军将黄河东西两面的土地,全部占领。随后张仪入秦,帮助嬴驷相王{利用秦军大胜,让邻国承认嬴驷秦王的地位}。嬴驷是第一个受封秦王的秦国君主,从此天下由卑秦{瞧不起秦国},转为惧秦。随之六国君主开始将嬴驷当作与自己地位相当的对手。后来张仪因个人恩怨{争宠}逼走公孙衍。离开秦国的公孙衍,又先后成为齐国、韩国的相国。正是在公孙衍的极力推动下,才有了五国联军,伐秦一幕的出现{两次,合纵连横}。
面对五国联军攻打秦国的一幕,张仪当机立断,帮助嬴驷与楚王、魏王结成同盟。嬴驷在位时已经感觉到了义渠部落的威胁{派公伯赢虔,攻打过一次义渠部落}。如果不是嬴驷英年早逝{46岁},再加上公孙衍合纵五国给秦国带来的麻烦,嬴驷说不定将平灭义渠部落。随之未来也就不会有宣太后委身下嫁的一幕出现。可以说是利用,公孙衍、张仪、樗里子、司马错{后来的白起是司马错麾下的小将}的嬴驷,为秦国打下了争霸天下的基础。嬴驷敢于称王,等于是给后世秦君做出了表率:秦国不得偏安一隅,必须东出函谷关争夺天下。
赢驷死后,嬴荡继位。不想嬴荡继位后不久,嬴荡却因举鼎而死。遵照嬴荡遗命,魏冉命白起去接,宣太后母子归国,嬴稷顺利继位。嬴稷继位时,秦国又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皇族与嬴稷母子争权,内部有义渠王作乱,外有六国虎视眈眈。最终争权胜利后,宣太后委身下嫁义渠王,秦国内部得以稳定。随后嬴稷任命白起为主将,主导伊阙之战。该次战役,白起率领秦军阵斩二十四万魏、韩联军。自此魏、韩两国再不敢单独与秦国为敌。随后长平之战,白起又坑杀四十万赵军,从此韩、魏、赵三国再也无力争夺天下。
白起作为武将战功赫赫,那嬴稷麾下的文臣又有怎样的成就呢?范雎向嬴稷献上了多条国策:一、远交近攻{出自孙子兵法},二、强干弱枝{铲除魏冉、宣太后的党羽},这就使嬴稷得以集中皇权。三、在范雎推动下,秦军剿灭义渠部落。四、嬴稷利用范雎献上的离间计,成功让赵王临阵换将{以赵括取代廉颇}。如果不是后来范雎担心白起会和自己争宠,唆使嬴稷赐死白起,说不定秦国统一天下的时间将被大幅度缩短。
白起死后,秦国武将极度凋零。幸好嬴政慧眼识英才,发掘了王翦、蒙恬、蒙毅、李信等名将。同时嬴政重用法家学子李斯,继续推行变法。积六世之功,嬴政最终统一了天下。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吕不韦。嬴政继位之初,六国再次组成联军攻打秦国,当时是吕不韦指挥秦军,将六国联军挡在了函谷关外。因三位大秦国君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所以无法比较三人麾下的臣子哪个更强。但单就功绩而言,却是嬴驷最突出的{秦国统一天下的开阔者、秦国基业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