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岳思平:关于七七事变与七七抗战研究的几个问题
迪丽瓦拉
2025-09-30 20:32:17
0

文/岳思平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至今,某些党史、军史研究部门、院校权威史书、纪念馆解说词、报刊杂志与举行纪念活动时,对中国抗战诸多问题的认识,仍众说纷纭。其中,将七七事变与七七抗战或卢沟桥事变与卢沟桥抗战,全面抗战与全国抗战混为一谈。或称1937年的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起点,也是中国全国抗战或全面抗战的起点;甚至多次纪念事变爆发多少周年等。这些看法,似乎听来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是不准确的。不仅概念不同,而且内涵与外延具有质的区别。本文仅就七七事变与七七抗战或卢沟桥事变与卢沟桥抗战等几个学术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读者。

一、中国纪念的是七七抗战或卢沟桥抗战,而不是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所谓事变,就这一概念来说,即世事的变迁或曰突然发生的重大的非常事件,是一个中性词。但与1937年7月7日这个特定的历史时间相联系,对于敌我双方的日中来说,在性质上就完全不同了。

众所周知,七七事变或称卢沟桥事变,是富有侵略性质的日本帝国主义一手制造的,可以说是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七七事变或称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4天即7月11日,日本内阁五相会议决定:“本事件今后称为事变,出兵改称派兵”(《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版,第1卷第1分册,第146页。)同日两个多小时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毫不隐讳地称:“鉴于此次华北事件的性质,特改称事变”,(同上,第147页。) 可谓用心良苦。日本为什么称事变,其掩盖侵华战争性质的企图,得以进行非正义战争性质的做法,难道不是昭然若揭了吗?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遂改称为华北事变。八一三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则称其侵华战争为中国事变。

同一天,中国军队奋起进行的抗战,是一场正义的全国民族解放战争的开始,应称七七抗战或卢沟桥抗战。对于纪念的含意,作为一个中国人不难理解,这是一个褒意词,具有怀念、弘扬之意,纪念的是具有正面意义的人与事。既然七七事变或称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为什么中国人还要去纪念它呢?实在是令人费解。

我们每年7月7日,纪念的应是七七抗战或卢沟桥抗战爆发多少周年,而不是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爆发多少周年。退一步讲,即使按事变的中性来理解,作为一个具有爱国心和正义感的中国人来说, 为什么不采取旗帜鲜明的态度,而站在中性的角度和立场呢?

二、七七抗战或卢沟桥抗战,是中国全国抗战而不是全面抗战的起点

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党史、军史界,甚至在长期从事研究的同仁中,经常听到一种说法,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开始。这种说法在一些文章和著作中也不乏其例。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是不够严谨和准确的。这是因为:

全国抗战,是相对于局部抗战而言的,是从地理范畴上进行区分的,反映的是不同抗战阶段不同地域的抗战。中国14年的抗日战争,包括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的局部抗战和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的全国抗战两大阶段。1931年至1937年的中国抗战主要是在东北,与华中、华北部分地区的中国局部地区进行的,而1937年至1945年的中国抗战则是在包括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的全国性展开的。“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本部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毛泽东选集》,2卷,35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全面抗战是相对于片面抗战而言的,是指国共两党的不同抗战路线问题。其根本的区别是指参加全国抗战的成份不同,实质是指依靠人民群众还是单纯依靠政府军队和依赖外援的抗战。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简称全面抗战路线;而国民党政府则是主张一条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依赖外援的片面抗战路线;国共两党两条路线的根本区别,实质上是要不要主张打一场人民战争。距1937年7月相隔4个月,即11月上海、太原失陷后,仍“是处在从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时期中。片面抗战已无力持久,全面抗战还没有到来。” (《毛泽东选集》,2卷,38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据此,七七抗战或称卢沟桥抗战,是中国全国抗战的开始,而不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三、七七抗战或卢沟桥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起点,而不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某某战争与时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其上下限有时相同,有时则不同。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其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共进行了14年。但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共计8年。

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意识。至于对人民思想上认识不够完全统一和习惯说法不够严谨的问题,则需要在宣传报道和党史、军史研究及有关展览中,逐步交流和统一认识。如果因为1931年9月作为抗日战争的开端,那与此相关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上限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下限就必须由1937年改为1931年,是不可取的。众所周知,1931年至1937年,虽然在东北和华中、华北部分地区进行着抗日战争,但从全国范围来讲,毕竟还是局部的,而作为中国社会的两股最大政治力量的国共两党主要进行的是“围剿”反“围剿”的斗争,即我党我军进行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就是土地革命战争。当时,中国东北地区已沦为殖民地,民族矛盾成为东北地区的主要矛盾,但全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还是阶级矛盾。直到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遂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逐步实现了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至1937年7月,则完成了这一转变,抗日战争时期从此开始。因此,要求改变抗日战争的上限和土地革命战争的下限的说法是难以令人信服的。人们习惯地称作“八年抗战”,实际上是指全国抗战,即抗日战争时期。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中的“他坚持抗战八年多”,就是如此。因此,七七抗战或卢沟桥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起点,而不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别的战争与战争时期也有类似的情况。如解放战争时期开始于1945年9月,结束于1949年9月,而全国解放战争则开始于1946年6月,结束于1950年6月。

四、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东方爆发的起点,而且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现代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苏联和西方国家共出版了3万种以上的研究这场战争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则是众说纷纭。其中,主要代表性的说法有: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说和1941年说。这是因为自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先后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德国法西斯突袭波兰、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长期以来中外史学界由于受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以1939年即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开始一说处在主导地位,从而忽视和削弱了中国抗战的伟大贡献与影响。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史学工作者,更有责任与义务来维护和提高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重大地位与作用。诚然,我们既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强词夺理,必须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分析与探索这一问题。

近几十年来,中国史学界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尤其是在1995年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中国战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机联系出发,把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而明确提出,应把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七七事变或称卢沟桥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东方爆发的起点。

应该指出,这一观点是中国史学者的大胆创新,是研究第二次大战史的一大突破和进步。同时,逐渐被史学界所认可,愈来愈成为中国人的共识。这对于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有利于提高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认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于1937年和1939年分别在世界东方和西方爆发,即作为一个整体的一场大战具有两个爆发点,似乎在逻辑上有点不通和不够完全理直气壮。

战争的实践证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大相径庭。

首先,从大战时的世界中心地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以欧洲为中心的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战争。大战的策源地、主要战场和世界矛盾焦点,均在欧洲,而且行动统一,起止时间基本一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日渐削弱,世界强国中除欧洲的英、法、德、意外,还有亚洲的日本和美洲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在帝国主义陷入全面危机和西方民主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条件下,由分别在亚洲、欧洲形成的日本和德、意法西斯这两大战争策源地,为争夺全球霸权先后在世界东方与西方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在总体规模上大得多,但不像一开始就是大打和全面战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是沿着由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的轨迹发展的。1931年,日本法西斯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世界东方点燃了第一把战火。同时,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日本法西斯持续发动了七七事变,由局部侵华战争演变为全面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首先在东方爆发。1939年,德国法西斯突袭波兰后,欧洲战争也演变为全面战争。继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遂演变为全球规模。1945年5月和9月,随着同盟国在欧洲战场和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胜利,德、意、日法西斯投降,战争先后在西方和东方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宣告最后胜利。

其次,从当时的世界主要矛盾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矛盾是同盟国与协约国这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一场狗咬狗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则主要是反法西斯国家与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是一场进步与反动、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世界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之间的矛盾不断上升,以1936年德、日法西斯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和1937年德、意、日法西斯建立“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标志,法西斯国家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矛盾已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因此,在此期间及其以后,无论是哪个法西斯在哪个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都应视为世界大战的开始。日本法西斯为了实现南进或北进、进而称霸亚太地区的战略,采取中间突破的方针,首先在中国将局部战争推向全面战争,于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成为日、德、意法西斯轴心国实施全球侵略计划的先决条件和重要组成部分,这难道不应视为世界大战的开端吗?

再次,中国抗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个大规模战场。1937年7月中国全国开始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从而产生了相互配合与依存的正面和敌后两大战场夹击日本的战略格局。在战略防御阶段,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战场发挥了战略支队的作用,配合主战场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共同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仅在这一战略阶段,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400余万,战线长达1800余公里,战区涉及十余省,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中国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人口达4亿多,战争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进行的敌后游击战争逐步成为改变敌强我力量的主要作战形式,敌后战场日渐上升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敌后军民抗击了日军的58%至75%和伪军的90%至100%,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力军,凸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国共两党两军相配合,构成的两面夹击日军的战略格局,是中国特有的战争形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结束。

事实表明,中国开辟的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打破了日军北进苏联的企图,使苏联避免了两面作战;同时,迟滞了日本帝国主义以英美为主要对手的南进太平洋战争的步伐。斯大林指出,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面作战。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说过,如果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十五个师团,也许有二十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如果中国停止抵抗,英国将面临巨大困难

综上所述,既然承认1937年的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爆发的起点,比1939年9月在西方爆发早两年多的时间,那么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大战来说,为什么不能认为1937年7月的东方爆发点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点呢?这是不言而喻的。

五、卢沟桥事变和中国全国抗战爆发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日本法西斯以独占中国为首要战略目标,企图鲸吞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与德、意法西斯共同主宰世界。不言而喻,日本法西斯既是中国人民不共戴天的仇敌,也是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人民的公敌。中国能否战胜日本,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而且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成败息息相关。中国全国抗战爆发,迅速成为国际问题的焦点,并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时,世界上存在着三大主要力量。德、日、意法西斯初步形成法西斯轴心集团,企图通过战争手段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国主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国际战略格局,从而形成了“打破现状派”和“维持现状派”两大国际力量。同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迅速发展和壮大,并同以中国为代表的被侵略、被压迫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与人民相结合,成为国际社会中另一新的重要力量。

随着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以英、法、美和中国、苏联为代表的两大国际力量在反法西斯侵略的共同利益基础上逐步拉近了战略合作的距离。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国抗战爆发,是世界新旧格局变化的重大转折点。与中日战争进程推进的同时,三大国际力量不断进行新的凝聚和组合,呈现出法西斯和反法西斯两大阵线发展的趋势。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原军史所抗日战争研究组组长 研究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在许多电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王权富贵的家庭养着一群死士。这些死士通常会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充当保...
中国长城保卫家园,美国专家却说... 前言 每个中国人都为万里长城感到骄傲,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坚韧的象征,更是守护家园的钢铁长龙。 可美...
原创 并... 在四川广汉鸭子河畔,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像一把钥匙,撬开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另一重可能。自1929年燕道诚在...
太平公主被李隆基清算后,所有儿... 00.前言 公元713年,权力滔天的太平公主事败被诛,她的子女们几乎无一幸免,被李隆基下令赐死。 ...
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简史 奴隶被烙印 / 公共领域 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是历史上规模最大、距离最远的强制性人口迁移。 大卫·埃利茨...
原创 北... 靖康之耻事件后,北宋皇室基本上遭到了彻底的覆灭,唯独赵构侥幸逃脱,成为了那个动荡时期的唯一幸存者。由...
原创 北... 通过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揭开了北宋王朝的序幕。这场历史性的事件具有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朝代的...
原创 被... 在三国时期的二十四位勇将中,徐晃(字公明)以大斧著称,排名第十五,位列庞德之前、张郃之后。他在曹营将...
原创 朱...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从贫困的农家小子到一统天下的帝王,堪称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在他的统治下,实施了...
原创 李... 唐高宗李治,通常在我国历史中被描绘成一位软弱无能的皇帝。许多人认为,正是由于李治的懦弱,使得武则天得...
原创 大... 开国皇帝通常被视为一个王朝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他们往往具备非凡的能力。尽管一些开国之君在取得皇位的手段...
原创 俄... 站在乌拉尔山脉向东眺望,无边的雪原和密林一直延伸到世界的尽头,这就是西伯利亚,一片1322万平方公里...
为什么最近日本“大量熊出没”? 是在今年的盂兰盆节期间发生的事情。 北海道知名的世界遗产知床半岛,一位来自东京的26岁男性在登山途中...
租下公立医院后,原副县长非法集... 2002年,在辰溪县人民医院的经营“举步维艰”之际,曾担任该县政协副主席、副县长的商人滕树良接手了这...
原创 赤... 赤壁之战之后,刘备的崛起经历了几个重要步骤,每一步都为他的帝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将其分为五步加一个...
水路陆路全长641公里 四川南... 罗熠 封面新闻 记者 苏定伟 东西彩凤双飞翼,南壮嘉陵一路通。四川南充已全面摸清蜀道“家底”,全长6...
宋高宗催促岳飞出兵的密旨,要求...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宋高宗赵构是一个完全没有进取心,遇到金国军队南下只会逃跑,哪怕是经历了“搜山检海捉...
原创 经... 在1142年,赵构下令杀死了抗击金朝的英雄岳飞,那一年,宋朝与金朝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十五年之久。宋朝的...
原创 电... 《归队》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英勇事迹的电视剧,讲述了一群普通小人物如何在国家危难之际,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