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代史,如同一部饱含屈辱的历史。在清朝末期以前,中国依然是一个强盛的国家,周边众多国家都愿意派遣使者前来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铭记历史,尤其是日本这个极具代表性的小国,其先民可能也曾是来自中国的移民。因此,他们从古至今对中国的文化、制度等都显示出浓厚的兴趣与学习热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进入清朝的末期,中国开始走向衰退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侵扰不断加剧,频繁地以武力和贸易手段对中国施加压力,连曾经崇拜并学习中国文化的小日本也趁机来中国蚕食更多的利益。这一时期,我国不得不屈服于种种不平等条约,其领土和尊严因此遭到了极大的削弱,领域划分愈发支离破碎,民族的前途充满了阴霾。
以外蒙古为例,1911年,借助沙俄的支持,该地区的部分人士在国内政局动荡之时肆意宣布独立,然而并未得到清政府的正式承认。在这动荡的背景下,清王朝的统治力骤降,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可谓是覆灭清朝统治的导火索。北洋政府建立后,接管了当时的国家政权,并且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然而,面对沙俄的强势,北洋政府在收回外蒙古问题上显得极为无奈,只能寻求时机。
时光荏苒,至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发生,国内政局动荡不安,俄罗斯无暇顾及外蒙古的事情。此时,北洋政府看到机会,徐世昌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良机。因此,他命令徐树铮前往西北地区调集兵力作准备。徐树铮来到了西北,他着手动员当地的一些小势力,为了获取足够的武器与资源,他甚至向外国银行贷款,准备工作可谓是十分周全。
终于,在1919年,徐树铮率领他所组建的军队北上攻打外蒙古。外蒙古方面对此次突袭毫无准备,他们未曾预料到自己的安全会遭到如此严峻的威胁。得益于详尽的预备,徐树铮的军队在刚开始便将外蒙古的部队轻而易举地击散,迅速向库伦推进。此时,外蒙古在压力之下选择了投降,同时宣布废除与沙俄签订的条约,摆脱了独立自治的幻想。徐树铮成功将外蒙古重新纳入了伟大祖国的怀抱,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对失去领土的收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整个过程不仅是抗击外敌的胜利,也是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