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现在夏天一热,往空调房里一钻,再啃口冰西瓜,多舒坦!可唐朝那会儿连个电扇都没有,你说他们咋扛过那三伏天?我之前看史料的时候还纳闷呢,后来才发现,人家有自己的招儿,还挺有意思。
先唠唠当官的,他们夏天有个宝贝叫冰鉴。哎你可别以为是啥复杂玩意儿,其实就是个带隔层的大箱子!里头能放冬天藏的冰,上面隔层搁点酸梅汤、果汁啥的。我想象了一下,大热天从冰鉴里舀一勺冰镇果汁,那股子凉劲儿从喉咙窜到胃里,得有多得劲啊!而且这冰鉴还能当小空调用,上面有孔,冷气慢慢散出来,屋子里头能凉不少。不过这冰可不是谁都能有,每年冬天官府派人去河里凿冰,藏在冰窖里,夏天就给官员们分点,老百姓只能瞅着眼馋,咱普通人家哪享这福啊。
那老百姓就只能挨热了?才不是呢!他们有 “凉席宴”,听着就凉快。唐朝人特别爱用竹子做东西,竹席、竹枕那是家家都有。我记得元稹好像写过竹席的诗,具体句子记不太清了,反正就是说竹席舒服,舍不得卷起来。夏天晚上睡在竹席上,再枕个玉枕或者石头枕,比睡棉枕凉快多了。有些人家傍晚的时候,把竹席铺在院子里,一家子围着坐,弄点凉拌菜,喝口自家酿的米酒。虽然没有官员那冰鉴里的好东西,但吹着晚风,聊着天,也挺自在的。哦对了,长安城里有钱人家更会享受,在院子里种满树,搭个锦缎做的凉棚,还请人来唱戏,搞个避暑宴。咱老百姓没这排场,找几根竹竿搭个简易棚子,铺块草席,也能躲躲太阳。
说到夏天吃的,唐朝人也有招儿。有种叫 “酥山” 的,跟现在的冰淇淋差不多!我第一次听说的时候还挺惊讶,唐朝就有这玩意儿了?其实是用奶油堆在冰上,弄成小山的样子,还染成红的绿的,再插点花装饰。不过这肯定是有钱人家才能吃得起的,普通老百姓哪能弄着奶油啊。但咱老百姓有自己的办法,后来有人发现硝石能制冰,就用这个做糖水冰棍,还有把水果放在冰里镇着吃,也挺解暑。对了,他们还爱吃凉面,叫 “槐叶冷淘”。就是用槐树叶捣成汁和面,做成面条,煮熟了放冰水里过一下,拌点油和调料,再放井里冰一会儿。我光想想那股子槐叶的清香,就觉得不那么热了,比现在的凉面还讲究呢。
还有啊,当官的夏天能去山上的行宫避暑,比如九成宫啥的,海拔高,温度低,多舒服。老百姓没这条件,就往城郊的寺院跑。像大雁塔旁边的慈恩寺,旁边就是曲江,又有水又有树,夏天特别凉快。我看晚唐有个诗人写过,说夏天慈恩寺里全是人,跟现在景区似的,都挤不动。想想也是,能找个凉快地儿不容易,谁不想去呢。
现在回头看,唐朝人没空调没冰箱,也能把夏天过得有滋有味。当官的有当官的享受,老百姓有老百姓的乐子,各有各的办法。有时候真觉得,古人的智慧比咱想的还多,不服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