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三妻四妾,古人耳熟能详的词汇。那么,这其中的三妻四妾究竟指的是哪三位妻子和哪四位妾室呢?1969年7月18日,香港政府正式在宪报上公布了一夫一妻婚姻法案,标志着这一制度的实施。许多人并不知道,实际上,中国大陆废除一夫多妻制度是在1949年,而香港则在1971年才废除了华人一夫多妻制度。
当我们回顾香港的老电影和电视剧时,往往能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香港富豪拥有几位妻子。这种情节并不是导演的随意编排,而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那时,英国在香港实行了“英人和华人分别治理”的政策,英国白人需要遵守一夫一妻制,而华人则依旧保持着清朝遗留下来的多妻制度。
古人所说的“三妻四妾”,具体指的是哪三位妻子,哪四位妾室呢?其实,“三妻四妾”并没有特定的定义,它只是泛指,而不是说只有三种妻子和四种妾室。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们需要先了解古代汉人妻妾的种类:
首先是“正妻”,这是最具地位的一位妻子。大家普遍理解的正妻,是指经过正式婚礼并且得到了家族认可的妻子。正妻的婚姻大多由父母安排,年轻人基本上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水浒传》一书中,描写了宋江的爱情故事。尽管阎婆惜与宋江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她并非正妻,而是宋江的妾。正妻的地位往往较高,往往来自门当户对的家庭,并且家族会给予丰厚的嫁妆。这些嫁妆通常远远超过了丈夫的财力,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的嫁妆令人震惊。她的陪嫁至少有10万两银子,其中一件玻璃炕屏价值连城。更有不少奢侈品被视为嫁妆,王熙凤的财富甚至远远超过了她丈夫贾琏的财力,因此她在家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妻的地位不仅仅体现在婚姻中,甚至在丈夫去世后,只有正妻能与丈夫葬在一起。
接下来是“平妻”,这个概念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古代的商人、军人、官员和知识分子等,往往因为长期外出而无法与正妻共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选择娶一位“平妻”,她的地位几乎与正妻无异,但更多的责任在于家务和社交。商人在外地经商时,往往需要一个平妻来管理家庭,并承担一些社交义务。与正妻不同,平妻可以在丈夫长期外出的情况下承担起类似妻子的职责。在清末和民国初年,平妻的现象尤为明显。李宗仁便有一个这样的平妻郭德洁,她与李宗仁共同度过了24年,而李宗仁的正妻李秀文仅与他度过了几年的夫妻生活。
再来看看“下妻”和“偏妻”,这两者虽然都是妾,但名义上却有一些区别。下妻和偏妻的称谓多为比较委婉的说法,其实它们都是妾。妾的地位较低,但如果从形式上看,“下妻”或“偏妻”在一定程度上比普通的妾要稍微高一些。例如,二房是指经过正式婚礼的妾,如果正妻不能生育,二房的地位往往与正妻相差无几,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二房的地位超过了正妻。
最后是“通房大丫头”,她是家中的女仆,虽然地位低下,但在主人心中常常拥有特殊的地位。在《红楼梦》中,袭人和晴雯都是通房大丫头。她们与男主人的关系非常亲密,经过长期的朝夕相处,往往会发展出一定的感情。在一些贵族家庭中,通房大丫头的地位较高,常常被提升为妾,以此维持男主人的家庭生活。
除了这些常见的妾,古代还有很多类型的侍妾,有的来自贫民家庭,有的是为了家族利益而买来的,甚至有的成为贵族间的交换品。比如,香山居士白居易极其喜欢年轻的女子,每年都会购买新的美丽女孩充实自己的后宫。
这些妾室的地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在古代社会,妻子和妾室的角色一直受到严格的区分和限制。尤其是那些高贵的妻子,往往拥有比普通妾室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