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末年,幽州作为一个重要的地方,多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最初,刘虞作为汉室的后裔,担任幽州牧。然而,随着公孙瓒势力的崛起,刘虞的地位逐渐动摇,最终被公孙瓒取代。然而,公孙瓒的命运也并不长久,最终被袁绍所消灭。直到公元207年,曹操击败袁绍的集团,彻底平定北方,幽州才真正归属于曹魏的疆域。从此,幽州的历史上,先后有七位幽州刺史,各自对这一地区的发展与治理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接下来,我们一一回顾这七位幽州刺史的经历。
一、崔林
崔林出身于世家大族——清河崔氏南祖,他的家族中人才辈出,像杨修、司马懿、陈群等曹魏的重臣,都来自同一个家族。崔林因曹操平定冀州时的功绩而被任用,首先担任冀州别驾和丞相掾属。随着曹操的势力逐渐扩大,崔林的职位也不断升迁。曹操称魏王后,他担任了魏国的御史中丞。魏文帝即位后,崔林在朝中的地位愈发显赫,历任尚书、幽州刺史、河间太守、鸿胪卿等职务。魏明帝继位后,崔林继续在朝中效力,先后担任了光禄勋、司隶校尉等重要职务,并且被累迁为司空,最终被封为安阳乡侯。正始五年(244年),崔林因病去世,享年较长,朝廷追赠他“孝”的谥号,以表彰他一生忠诚与奉献。
二、王雄
王雄字元伯,是王戎、王衍的祖父,王乂的父亲,出身于显赫的王家。早年,他受到魏国安定太守的推荐,得到了曹丕的赏识,最终被任命为幽州刺史。在任职期间,王雄展现了非凡的治政能力,尤其是在青龙三年(235年),面对鲜卑部落的威胁时,他果断决策,派遣刺客韩龙刺杀了鲜卑的领袖轲比能。这一举措摧毁了鲜卑部落的力量,彻底消除了对幽州的威胁,也成为他担任幽州刺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成就。
三、毌丘俭
毌丘俭,最初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高阳乡侯。在魏文帝时期,他任职于平原侯(即曹叡)的文学掾,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魏明帝继位后,毌丘俭的仕途一路顺利,历任尚书郎、羽林监、洛阳典农中郎将等职。曹叡十分倚重他,因此任命他为幽州刺史,并进一步提升了他的官职。景初末年,毌丘俭协同太傅司马懿攻灭了割据辽东的公孙渊,并被封为安邑侯。后来,曹芳即位后,毌丘俭两次出征西北,击溃高句骊王国,被封为左将军,任职镇南将军、豫州刺史等职务。东兴之战后,毌丘俭转任镇东将军,负责扬州都督,并成功击退了吴国太傅诸葛恪。然而,正元二年(255年),他因不满司马师废除魏少帝曹芳及杀害友人夏侯玄、李丰,举兵反抗,最终兵败,在逃亡途中被平民张蜀所杀。
四、杜恕
杜恕来自京兆杜氏,属于较为显赫的家族。曹魏太和年间,他担任散骑黄门侍郎,深受侍中辛毗的器重。此后,杜恕历任弘农太守、赵国相、河东太守等职务,仕途颇为顺利。后来,他被任命为幽州刺史,但在这一职务上,他却遇到了来自征北将军程喜的陷害。最终,杜恕被贬为庶人,并被流放至章武郡。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了相当的声望,直至嘉平四年(252年)因病去世,享年56岁。
五、何桢
何桢在魏青龙年间(233年-236年)担任扬州别驾,展现出出色的政务才能。正始年间(240年-249年),他被任命为弘农太守,并迅速升任廷尉。在曹芳的统治下,何桢进一步步入高层,担任过幽州刺史和廷尉等职务。西晋建立后,何桢被任命为尚书光禄大夫。泰始七年(271年),匈奴单于刘猛叛变,晋武帝派遣娄侯何桢讨伐。在何桢的指挥下,成功诱使左部督李恪杀害了刘猛,匈奴因此震慑多年不敢再犯。
六、贾敷
贾敷,甘肃武威姑臧人,生于魏国后期,担任幽州刺史时,封为广川都亭侯。他在地方治理上表现得极为出色,深得百姓爱戴。作为幽州刺史,贾敷的治理方式得到了上层的认可,期间不乏改善民生的举措。虽然他的政治生涯并未大张旗鼓,但在他的治理下,幽州局势相对平稳。
七、孙历
孙历的资料相对较少,但他也是曹魏时期的幽州刺史之一。关于他的具体政绩,史书并未留下详细记载,可能因为他的任期相对较短或贡献较为平凡,但他作为一名历史人物,依旧占据了幽州刺史一职。
这些幽州刺史们,各自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也在各自的任期内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他们的治绩和遭遇共同构成了幽州乃至曹魏历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