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的战略要地被刘备、曹操与孙权三方势力所分割。公元211年,刘备率军进入益州,并在川蜀站稳脚跟之后,留下关羽镇守荆州五郡。到了公元215年,刘备正式掌控益州大部分地区,他为了稳固同孙权的联盟,将长沙、桂阳两郡分封给孙权,实际上关羽在荆州仅剩南郡、武陵与零陵三郡。虽然这三郡的范围远不如原先的五郡辽阔,但对蜀汉而言,这里依旧是抵御东吴与曹魏的重要防线,是绝对不可轻易失去的屏障。
然而,历史的发展却充满遗憾。关羽在北伐襄樊的过程中,被东吴趁虚而入,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后,最终兵败身亡。随着他的失利,蜀汉也彻底丢掉了荆州这一战略要地。许多史家认为,关羽的失败与他轻慢部下、尤其对糜芳与傅士仁等士大夫不够尊重有直接关系。反观张飞,他在性格上更能尊重士人。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何刘备选择关羽来镇守荆州,而没有委任张飞呢?
一
在三国这一纷争激烈的时代,张飞的武勇毫不逊色于关羽。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二人评价极高,称他们皆为“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声望方面,张飞明显弱于关羽。早在公元200年,关羽便因斩杀袁绍大将颜良而名震天下。当时,曹操亲率大军迎战袁绍,颜良仓促应战,结果被关羽单骑突阵刺杀。此战不仅解除了白马之围,也奠定了关羽在天下诸侯心中的威名。随后,曹操更是上表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虽然关羽不久便离开曹营投奔刘备,但他凭借汉廷所赐的爵位与赫赫战功,已在士林与军中拥有极高威望。
相比之下,张飞在刘备攻取益州前,并没有立下斩杀名将的功勋,更未曾获得朝廷的正式封号。刘备虽在荆州时期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并封为新亭侯,但这种内部封爵远不及朝廷册封的分量。因而在震慑荆州众将、稳固军心方面,关羽的声望显然更具优势。这是刘备选择关羽而非张飞坐镇荆州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其次,关羽在操练军队、掌控将士方面更具优势。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时,长期驻军新野,彼时关羽便负责训练水军。赤壁大战前后,关羽在荆州积累了丰富的治军经验,手下士卒大多由其亲自调教,因而与关羽建立了深厚的信赖关系。相比之下,张飞虽英勇果敢,却性格急躁,对士卒常常苛刻。刘备曾多次提醒张飞:“你常鞭挞部下,却又要他们亲近侍奉你,这是取祸之道。”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公元221年,刘备为关羽报仇伐吴,让张飞出兵江州,但张飞临战前却遭部将张达、范强刺杀。这说明他在军中并不得人心。若当年刘备将荆州托付给张飞,恐怕军心难以稳固,极易被曹魏与东吴乘机夺取。
三
最后,刘备对张飞曾有过深切的担忧。早在公元196年,刘备初据徐州时,就因张飞管理失当而丢掉根据地。当时,刘备抵御袁术进攻,将张飞留守下邳。不料张飞与下邳相曹豹不和,导致城中大乱。吕布趁机受袁术挑唆袭来,张飞不但兵败,还使刘备的妻小落入吕布之手。此事让刘备深受打击,对张飞的镇守能力也产生了怀疑。荆州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比徐州的重要性更高百倍。刘备若冒险让张飞守荆州,必然心存顾虑。
综上所述,刘备让关羽而不是张飞镇守荆州,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关羽早年凭借朝廷册封与显赫战功,威望远高于张飞;其二,关羽在荆州操练军队,深得士卒信赖,而张飞待士卒过于苛刻,易致人心不稳;其三,张飞有失守徐州的前科,让刘备心存疑虑。正因如此,刘备才会将荆州交予关羽,而非托付给张飞。
这便是历史抉择背后的逻辑,也让我们更加理解蜀汉格局的复杂与刘备用人的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