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藏八千里 雪域赤子心
迪丽瓦拉
2025-10-01 13:31:57
0

华商报今起特别推出陕西援藏31年系列报道

一起见证这刻骨铭心的援藏记忆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 陕西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

1994年,中央确定陕西对口支援阿里地区

31年来,陕西选派各类干部人才1400余人次

实施项目300余个,投入援藏资金23亿余元

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实施援助项目

为阿里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陕西力量

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1965年的3.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765亿元,增长154倍、年均增长8.9%,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万公里,“复兴号”巨龙穿越崇山峻岭,183条航线快捷联通世界,“电力天路”点亮万家灯火,5G信号送上珠峰之巅。

60年来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陕西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从林木葱茏的秦岭,到神秘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陕西与西藏阿里地区虽远隔4000多公里,海拔落差4000多米,却因对口支援紧紧相依,一条条“陕西路”留下陕西援藏印记,一个个“陕西援建”见证着陕阿情深,幸福之花在雪域高原处处绽放……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陕西对口支援阿里地区。31年来,陕西选派各类干部人才1400余人次,实施项目300余个,投入援藏资金23亿余元,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实施援助项目,为阿里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陕西力量。

牢记“中央所托”、聚焦“阿里所需”、竭尽“陕西所能”,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陕西精准定位阿里地区重点发展方向,从“输血”到“造血”,点燃了阿里地区自我发展的引擎。

华商报今起特别推出陕西援藏31年系列报道,一起见证这刻骨铭心的援藏记忆……

陕藏一家亲·印记

建起学校医院、留下技术火种,他们扎根在高原

“一年来回跑

光车辆的爆胎都有二十余条”

在世界屋脊那片广袤无垠的雪域高原上,活跃着一支无畏的建设铁军——陕建五建集团西藏公司。自2015年首个项目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到2018年公司正式成立,他们始终秉持着“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坚定信念,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生命禁区”,以钢筋水泥为笔,以责任担当为墨,奋力描绘着梦想的蓝图,诠释着不变的初心。

十年征程,足迹遍及阿里、那曲、班戈,投资超20亿元……陕建五建集团以钢筋铁骨在雪域高原浇筑的不只是学校、医院、公路与产业园,更是一座联结陕藏深情的时代丰碑。从紧急驰援的物资到传授技能的双手,从昼夜鏖战的方舱到绿色施工的匠心,五建人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国企担当。

扎根高原

极限海拔铸起希望的校园

2015年,阿里陕西实验学校项目在凛冽的寒风中破土动工。初上高原,时任项目经理的于卫刚与团队成员要直面大自然的严峻考验,高原反应如影随形,每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像是在挑战身体极限。

西藏的交通状况也是建设者们必须跨越的另一巨大障碍。西藏地域辽阔,地广人稀,各县市之间距离遥远,再加之高原公路崎岖颠簸,天气变幻莫测,“我们一年来回跑,光车辆的爆胎都有二十余条。”项目管理人员于卫华回忆道,每一次行程都是对体力和意志的双重考验。

施工过程中,冻土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出现冻胀和融沉现象,严重影响地基的稳定性,进而威胁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为了解决冻土难题,施工员于鹏华带队顶着刺骨寒风开展地质勘察,精确掌握土层特性。西藏地区昼夜温差大,混凝土极易开裂,他彻夜驻守工地,反复调试配比、严控养护,只为在高原深处筑起一座承载希望的校园。

纵然高原反应、交通不便、冻土施工等困难重重,陕建五建集团西藏公司的建设者们硬是凭着一股不屈的韧劲,历经三年艰苦奋战,成功筑起了一座总建筑面积3.9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校园。卓越的建设成果也赢得了各界的口碑,该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西藏自治区“雪莲杯”、西藏自治区及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等多项荣誉。这座承载着当地孩子梦想的摇篮,作为阿里地区目前唯一一所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成为陕藏友谊的璀璨象征。

授人以渔

从“输血”到“造血”的援藏新章

援藏大计,根在人才。陕建五建集团先后选派刘肖、黄天明等核心骨干接力援藏,高级工程师李新晔等技术专家深入一线传道授业。更以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为基地,定向招聘10余名藏族大学生,为团队注入本土力量。

技术火种在高原燎原。集团设计院为阿里量身编制《建筑设计导则》,统一标准、提升效率;施工中推行的安全文明标准化体系,吸引众多当地企业观摩学习,引领西藏建筑行业升级。

2016年,在海拔4700米的荒原上开工的班戈县高原牧业科技产业合作园区项目中,项目团队从设备调试到员工培训,事无巨细,团队成员日夜坚守,硬是在高原上“烧出砖、垒出墙”,不仅节约了成本,也为当地培养出一批技能型人才,产业园区吸引49家合作社入驻,带动就业超千人。

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暖一方民心,西藏公司始终将民生福祉牢记于心。这份初心与担当,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行动中。班戈县阳光机动车检测站建成后,团队将盈余资金投入教育事业,翻新职业中学教室、添置教学设备,惠及1000余名师生;那曲地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建成了3.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医疗空间,为30万农牧民筑起了坚实的健康屏障;在班戈县,项目人员蹲守田间,手把手教会牧民高海拔蔬菜种植技术;在公路项目建设中,土石方机械全部交给当地农牧民操作,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帮助千余人掌握机械技能,让致富之路从他们的掌心延伸向远方——一条可持续的“造血式”发展之路已然铺就。

国企担当

用钢筋水泥书写新时代援藏答卷

雪域高原的生态,是五建人心中不可逾越的红线。在项目建设中,生活办公场所院内均采用素土种草植树,代替传统硬化场地;施工中遇到的地下水则被引流灌溉周边荒地植被,让绿意染遍荒原。2024年5月,积极响应陕西省第十批援藏队号召,参加“我为阿里种棵树”活动,为阿里地区捐赠10万元用于绿化种树。这份绿色担当,为高原生态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因如此,人才与战略的双轮驱动,成为五建攀登新高度的核心引擎。截至2025年,西藏公司共拥有42名专业管理人员,为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在“走出去”战略指引下,西藏公司积极拓展业务版图,累计承揽涵盖多领域的11个项目。西藏公司通过推行属地化经营、加强行业协同与跨界合作,升级管理模式;2023年联合阿里地区政府成立合资企业“陕建象雄(西藏)建设有限公司”;2025年推进“阿里地区建筑业协会”的成立,积极推动区域行业规范化发展,彰显了引领作用。

从阿里的雪山到普兰的边哨,从班戈的草原到那曲的牧区,陕建五建集团在雪域高原镌刻下超越工程的丰碑。从资金“输血”到技术“造血”,从地标建造到民生赋能,五建人用钢筋水泥书写新时代的援藏答卷。他们以建设美丽西藏为使命,将温暖与希望传递到千家万户,让格桑花的芬芳浸润在了高原儿女的心田。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张秋

西藏60年·数说 经济

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强劲

2025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1382.72亿元

同比增长7.2%

增速连续多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

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用了50年时间而

第二个千亿仅仅用了6年

2025年生产总值有望突破3000亿元

达到第三个千亿目标 制图/张永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同... 许多研究三国历史的人常说,自从吕布死后,关羽看谁都觉得不过尔尔,眼中尽是“插标卖首”之辈。其实从关羽...
原创 后... 咱今儿个聊点颠覆认知的事儿 —— 后羿射日,你们印象里是不是特威风?拉弓如满月,箭出似流星,嗖嗖几下...
原创 香... 在不少人眼中,所谓的原始人或土著似乎是跨时代的产物,仿佛只会在遥远的非洲传说中出现。只是现实往往比传...
原创 朱... 历史上很多事件往往没有唯一的解释,众说纷纭才是常态。有人坚定地认为梅殷是朱允炆的守护者,没有他,建文...
西行漫记 | “中国共产党人是... 编者按: 为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艰辛历程,铭记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
原创 九... 今天咱来唠唠清朝那出超有名的 “九子夺嫡”。这场皇位争夺战,那叫一个惨烈,九个皇子争得你死我活,最后...
原创 原... 说到焚书这件事,古人似乎对这一行为颇为热衷。无论是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还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历史...
原创 朱... 朱元璋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始终是一个极具争议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贫苦,曾经饥寒交迫,如今却建...
原创 考... 1. 《宰执天下》作者:cuslaa 字数:约735万 背景:北宋熙宁变法时期 简述:我是苏八娘,嫁...
原创 秦... 秦朝末年,很多人或许会以为匈奴会趁机南下入侵,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他们根本没能及时行...
原创 畅... 探秘最早的双边马镫 畅行天下(王晖) 王琦,网名畅行天下(王晖),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自己的收藏之路...
原创 唐... 在汉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叫作“举孝廉”。这种制度并不像后世那样依靠严格的科举考试,而是依赖地方的乡...
原创 公... 在三国演义的众多人物中,赵云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猛将。他不仅以英勇善战而闻名,更以忠诚果敢成为后...
人文周刊·人物丨听他们讲述信仰... 《河南日报 》( 2025年08月27日 第 12 版)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萍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
原创 失... 一、前言 罗卜藏丹津叛乱平定之后,年羹尧这位叱咤沙场、声威赫赫的抚远大将军,迅速成为朝中最炙手可...
原创 大... 注:本文为[金帆娱乐]独家原创,未经作者许可,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必将追究。 大明史话题里,...
原创 既... 渡江战役之后,中国战局出现了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局面。按常理,主席本应让离白崇禧集团最近的二野或三野迅...
原创 原... 他是清代最出类拔萃的汉臣之一,凭借那八个字的处世格言,竟能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间屹立不倒,成为时...
原创 清...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东北地区奠定了后金政权的基础,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巨大变革。经过20年的发展,...
原创 秦... 秦始皇兵马俑自1974年3月在陕西临潼被一群农民意外发现以来,考古学界便掀起了一场持续至今的探索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