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五年,吕蒙在关羽北上攻打曹魏时,趁机实施了一次大胆的战略行动。当时,关羽正带兵北征,留守荆州的吕蒙便趁机率军渡江。凭借着精湛的军事才能,他迅速占领了荆州,并俘获了关羽将士的家眷。吕蒙对这些俘虏关怀备至,优待其家人,这使得关羽的部队士气迅速崩溃,许多士兵心生离叛,急于返回故土。面对这种局面,孙权趁机派遣潘璋和朱然等将领发动反击,成功击溃了关羽的残余部队,并亲自下令将关羽和其子关平俘获。当他们父子二人被带到临沮时,孙权果断下令斩首,彻底消除了这位曾令东吴心生忧虑的强敌。
《三国志·关羽传》曾明确记载:“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其子平于临沮。”《三国志·吕蒙传》则进一步描述了吕蒙的战略部署:“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这两段记载表明,关羽的死并非吕蒙的私人恩怨,而是孙权的直接命令。在一些流传的说法中,有人认为孙权因嫉恨吕蒙擅自杀掉了关羽,甚至认为这可能引发刘备的复仇。然而,这种说法并不成立,因为孙权并不因吕蒙的行动感到愤怒,反而更可能是对关羽死于自己命令而感到释然。事实上,孙权与吕蒙的关系一直非常良好,吕蒙的死完全是因为他深知关羽无法再威胁东吴的局势。
另外,关于吕蒙在击败关羽之后自傲自满的说法也并不准确。吕蒙虽然因战功显赫,名声大振,但他依旧保持着极为谦虚的态度。尤其是在得到孙权的奖励后,吕蒙多次推辞金钱和荣誉,表明他并未因为胜利而自高自大。孙权虽然强行将赏赐送给吕蒙,但吕蒙死前却将所有奖励物品上交,甚至要求丧事从简。这种节俭、谦逊的态度,与他自恃功高的说法完全不符。
《三国志·吕蒙传》记载了这一段:孙权授予吕蒙南郡太守的职务,并封他为孱陵侯,赐金一亿,黄金五百斤。然而,吕蒙坚决拒绝了这些金钱,并且在临终时把所有的财富上交给了府藏,这一切都表明了他极高的道德操守。孙权得知吕蒙生病后,亲自派人去探访并尽力为他治病。吕蒙恢复后,孙权甚至下令赦免天下,表露出对吕蒙的深厚感情。吕蒙病情一度加重时,孙权常常亲自前去探视,甚至亲自指示道士为吕蒙祈福。吕蒙病重的消息传来,孙权的身体也随之消瘦,足见他对吕蒙的情感深厚。
《三国志·吕蒙传》详细记载了孙权对吕蒙的关怀:“权见其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可见,孙权不仅重用吕蒙,还将他视作得力的心腹。因此,若孙权真心憎恨吕蒙,是不可能如此关心他的病情和生死的。
实际上,吕蒙的死因是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而并非因孙权或其他人的阴谋。史书《三国志·吕蒙传》记载了吕蒙“常有病”,并且因病向孙权请假,返回建业休养。即便在攻下荆州后,吕蒙的身体状况依旧没有好转,反而因劳累过度而旧病复发。吕蒙去世时年仅四十二岁,病死的可能性几乎是可以确认的。至于吕蒙的死是否与孙权有关,这样的猜测并无实质依据,因为在那时,吕蒙的健康状况已经相当堪忧,随时可能因病去世。
综上所述,吕蒙的去世并非如某些传闻所说的因“功高震主”或孙权的嫉恨。历史记载表明,吕蒙的死因很可能是由长期病痛导致的自然死亡,孙权对吕蒙的感情未曾因一场胜利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