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建立与灭亡,一直以来有着多种不同的解读与争议。首先,一种常见的看法认为,明朝从朱元璋在1368年开国,到1644年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这一段时间共计276年。其次,另一种观点认为,明朝直到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在1662年被吴三桂俘虏,持续了294年。而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明朝直到朱元璋的孙子朱克爽在1683年投降清朝,总共存在了315年。在这三种观点中,支持第一个时间段的人最多,而支持第三种观点的则相对较少。那么,为什么南明的存在没有被算作明朝历史的一部分呢?
首先,南明的历史时间短暂,不足百年。与宋朝相比,明朝和宋朝的命运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个朝代的建立,都是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实现的,且最终都在外族入侵下灭亡。然而,明朝比宋朝要更加顽强,其抵抗外族入侵的表现也更加突出,尤其是在明朝的皇帝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与此相比,宋朝的皇帝往往显得较为软弱,虽然手下的将领如岳飞等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但最终由于内外因素的交织,南宋未能最终恢复北宋的辉煌。
从时间对比的角度来看,北宋灭亡后,南宋在南方坚持了100多年,与金朝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然而,明朝灭亡后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尽管崇祯皇帝自杀后,南明仍有一些皇族和大臣试图恢复明朝的统治,但南明的存续时间却非常短暂。从崇祯皇帝的自杀到永历皇帝被俘,仅有18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对于一个政权来说,连维持稳定都十分艰难,更何况是要继承和延续明朝的“大统”了。
从内政角度来看,南明的失败也与内部的权力斗争密切相关。尽管南明的建立阶段,面临着来自清朝的压力和李自成的威胁,但与南宋相比,其局势并不算完全不利。南宋面对金军的威胁时,几乎是陷入了无力回天的困境。而南明则不同,崇祯皇帝去世后,淮河以南的地方依旧保持着明朝的政权秩序,至少从表面上看,民众的生活并没有立即受到严重影响。然而,南明内部却始终没有形成有效的抵抗力量,权力斗争成为了他们的主旋律。弘光朝廷建立后,并未积极采取行动收复失地,也没有合力抗击清朝的军队,而是因内斗而迅速走向灭亡。
鲁王在弘光朝廷灭亡后,也曾短暂地抵抗清军,但由于南方各派系之间的互相争斗,导致了南明的最终覆灭。各个小朝廷在权力上的争夺让局势更加复杂,清军只需静待他们互相残杀,最终占据了明朝的遗地。南明朝廷也因此失去了任何恢复大明的机会,从而彻底断送了“明朝”这一历史记忆。
另外,清朝对于明朝历史的修撰也对南明的记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清朝初年,由于对明朝的忌惮,清朝史官几乎完全忽视了南明的历史,甚至严禁任何关于明朝的讨论。这种压制和扭曲历史的行为,使得南明在当时以及后来的历史记载中几乎被抹去。即使有一些人私自修撰明朝的历史,往往也因为言论不当而遭遇极刑。因此,今天我们对南明历史的了解,常常只是零散的记载,而很多细节与事实至今未能完全被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