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河南大哥叫拖鞋哥,本名不太清楚,但大家这么喊他,因为他总穿双便宜拖鞋在非洲到处跑。来自河南周口农村,那地方经济一般,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他2009年左右决定去非洲,听说那边机会多,工资高,就买了张单程票,一个人飞过去。刚开始日子苦,语言不通,环境陌生,干建筑活累死累活的,但为了挣钱咬牙坚持。非洲市场蔬菜少,价格贵,他小时候在家乡种过地,就想试试在那边种菜。
为什么去非洲,资料显示当时国内农村工作不好找,很多人听朋友说非洲基建项目多,中国企业在那多,就冒险去了。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好多河南老乡都这样。到了那边,先在工地混,扛水泥,修路,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工资比国内高点,但物价也高,他省着花,总穿那双拖鞋,成了标志。
蔬菜生意是关键转折。非洲本地蔬菜供应不稳,很多靠进口,价格翻倍。他用农村经验起步,租小块地试种白菜、茄子啥的。土壤气候不一样,头几次失败,菜长不好。但他不放弃,找当地农民学,改方法,从中国带种子。渐渐地,菜长出来了,新鲜便宜,先卖给华人,后来本地人也买。生意不断做大,雇人帮忙,地从几亩到几十亩,再到几百亩。
非洲生活不光是挣钱,还有文化冲击。一夫多妻制在很多地方常见,尤其部落地区。男人娶几个老婆正常,资料显示有些国家法律允许,娶多老婆代表家庭劳动力多。男人基本不干重活,玩乐聊天,女人负责农活、家务、生孩子。女性地位低,从小教育服从男人,结婚后就是劳动力。
这种习俗根深蒂固,历史原因很多。非洲部分地区传统社会结构就这样,娶老婆多能多生孩子,多干活,家庭就强。男人负责狩猎或决策,女人管日常。拖鞋哥见过朋友娶四个老婆,家里热闹,但女人很累。
拖鞋哥在视频里表达过不适应,但尊重当地风俗。说他试着理解,每个地方有自己的传统,不能用中国标准评判。时间长了,他学会包容,继续做生意。农场雇的工人里有本地人,他提供工作,改善他们生活。2022年左右,他开始发抖音视频,分享非洲日常,网友叫他拖鞋哥,看他种菜、卖菜,了解真实非洲,不是穷乱的刻板印象。
后来,他农场越做越大,跨国经营。到2024年,他还在非洲,视那里为第二故乡。没有回国定居,而是偶尔回河南探亲。
他就是普通农村人,靠双手改变命运。没学历高,但脑子活,不怕吃亏。非洲不是天堂,治安乱,疾病多,但他适应了。挣钱后,没忘本,帮老乡,教本地人。网上说他正能量,打破非洲偏见。蔬菜生意不止挣钱,还促进中非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