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河套争夺史,半部中华边疆史!
迪丽瓦拉
2025-10-02 01:31:27
0

以地理之钥,观文明之光!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球局开讲!今天我们继续沿着黄河东进,来讲讲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的河套平原,关于河套平原今天我们重点来讲后套和前套,因为宁夏平原以前我们讲过。讲河套平原就离不开周边的山体,因为正是这些山体的存在才让河套平原拥有了历史的份量。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看看整片河套平原由两条山脉所庇护,一条是东西走向的阴山山脉,还有一条就是东北至西南走向的贺兰山了。山体的阻挡使得黄河的流速变慢,如果不是这些山体对黄河的阻滞,那河套平原上的黄河水不可能像今天这样铺展开来,很可能黄河流经的区域就是一道深深的河谷。同样,如果不是这些山体对西北干燥季风的阻挡,那整片河套平原不仅会被风沙所侵蚀,而且河套平原也不会有比周围地区获得更高农作物所需积温的条件。正是因为河套平原拥有黄河水的滋养以及农耕所需的积温条件,才使得河套平原成为了中原王朝孤悬在外抵御游牧民族的农耕绿洲,同样也使它成为了游牧民族逼近关中的跳板。

大家仔细看看下面的卫星图,我们抛开吕梁山脉北部支脉管涔山以及阴山丘陵所造成的地理阻隔不讲,其实以大同盆地为核心的大同市与前套、后套平原不仅都受北部阴山山脉的庇护,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处于同一纬度。也就是说没有管涔山和阴山丘陵的阻挡,大同盆地应该是和河套平原打成一片的。

但管涔山和阴山丘陵并不是铁板一块的,像大同市正北就有一条御河直接切开山体,沿御河北上就可以去往阴山丘陵,翻越阴山丘陵上的白道岭,就从海河水系进入到黄河水系了,最后沿着大黑河就可以去往前套平原。相比于这条线路,大同盆地去往前套平原还有一条更好走的路,因为北部的这条线路纬度比较高,一到冬天行走起来就比较困难了。大家看看管涔山上有两条贯穿东西的河流,一条是永定河水系的十里河,还有一条是隶属于黄河水系的浑河。所以从大同市出发沿十里河来到左云县,过右玉县以后就可以接上浑河去往杀虎口,最终抵达前套平原。

大家可能对左云县和右玉县这两个名字很感兴趣,为什么他们有左右之分呢?其实它们的命名都与明代重要的军事机构“卫所制”以及长城防线密切相关。“左云”对应的是大同左卫的“左”以及云川卫的“云”;“右玉”对应的是大同右卫的“右”以及玉林卫的“玉”。杀虎口又叫西口,大家都听过“走西口”,所以这条线路是明清时期山西地区与内蒙古地区沟通的主要官道。往近了说是明清时期的交通要道,往远了说,是匈奴人入主山西高原最便捷的通道了。大家应该知道差点要了刘邦老命的“白登之围”吧!白登山就在现在大同市的东北,西汉早期匈奴人控制河套平原后,经常走杀虎口来到山西高原,所以走这条线路历史上最经典的案例就是“白登之围”了。

为什么我们要分析前套平原与山西高原的路网通道啊?因为检验古代中原王朝是否强大,我们主要看它是否控制了河套与河西,而检验一个中原王朝是否完全控制了山西,就需要看它是否把前套平原抓在手中了,如果前套平原抓不住,那就只能退守到山西高原上的恒山山脉一线了。也就是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一线,这条线也是历史上宋辽的传统边界,所以大家说弱宋、弱宋是有原因的。

底图来自于《地图上的地理故事·长城》

讲完了前套,我们再来看看后套平原。大家仔细看看整个河套地区的卫星图,好像前套、后套和西套这三片平原区,后套平原的面积更大,不仅河网密布,而且东部还有一个大湖——乌梁素海!那是不是后套平原的农耕条件就最好呢?确实,现在后套平原的农耕条件是三大平原中最好的,但在清朝以前这里的农耕条件是最差的,古人经常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最初的这“一套”其实主要指的是西套和前套,跟后套没什么事儿。

因为从降雨条件上来讲,后套平原大概是150毫米左右,前套平原在300-400毫米,西套平原也有200毫米左右,后套是最干旱的。从地理环境上来说,后套平原是一个沉降型的冲积平原,简单讲就是流经这里的黄河水水位低于周边平原区,这就会造成你想把黄河水提到平原上来灌溉,就必须要使用现代的抽水泵来实现,那古代没有怎么办呢?最古老的方法就是依靠小规模的自然堤坝决口漫灌方式灌溉,但这种方式效率低且不可控,根本无法支撑稳定的农业。

直到清朝后期,特别是晚清时期王同春的到来,后套平原的灌溉工程才有所改观,他们在后套平原修建了八大干渠,通过长达数十甚至上百公里的引水渠,从上游水位较高的地方引水,像现在大家看到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就是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选择的最佳引水点位,古人利用极其微小的坡度,将黄河水自流灌溉到平原腹地,这套引水体系在清朝之前是不具备的。所以你现在看到后套平原如此优渥的农耕条件,其实是几代人探索出来的,在前人没有探索出来之前,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无论是从地理环境上,还是人文上,都存在一种距离感。

大家看看阴山山脉主体的中段有一段东西走向的山体,它的名字叫“乌拉山”,这段山体也正是前套平原与后套平原在地理上的分界,可以说这也是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东西方势力的分割线。秦汉时期阴山主体以乌拉山为界分为阴山和阳山,山的东面叫“阴山”,西面叫“阳山”。历史上赵国北扩边疆好像到了后套平原,但实际控制区域仍然以前套平原为主,大家看看赵北长城到乌拉山就结束了;辽金两朝与西夏的对峙前线也在乌拉山一带;元朝的中书省与甘肃行省也以乌拉山为分界;明朝时期短暂控制过河套,但其主要控制方向还是在东胜卫一带,东胜卫的主要控制区就是前套平原一带。所以前套与后套的这种距离感,根本原因还是自然环境造成的。

那这么一说难道后套平原对农耕政权就一无是处了吗?当然不是,大家看看汉代在阴山上修的长城防线,汉长城不仅完全实现了以阴山为屏障构筑的防线,而且还前出至阴山北坡,甚至是越过阴山延伸到了今天蒙古国境内的大漠深处。你再仔细看看汉长城在阴山主体附近的分布规律,是不是后套平原附近的长城防线要比前套平原密集很多。为什么呢?

首先后套平原正对的是漠北核心色楞格草原,虽然色楞格草原和后套平原中间隔着大漠,但是游牧民族是知道大漠的哪些地方有季节性河流、泉眼,甚至是干涸河床下的浅层地下水的,这些水源点就构成了他们穿越大漠的“高速公路网”节点。

匈奴人为什么喜欢直奔后套平原呢?因为南北向穿行于阴山山脉主体的五条关键孔道中,鸡鹿塞、高阙塞、石计兰沟口、昆都仑河谷都靠近后套平原方向。而且在战国至秦汉时期,高阙塞所扼守的通道是匈奴人最喜欢走的。当然到了南北朝以后高阙塞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什尔登口子所扼守的“白道”重要性开始增强。这个不难理解,因为政治中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东移,不光北魏的都城在大同,金、元、明的都城都已经在了北京,游牧势力走“白道”来到呼和浩特后,越过山西高原就是首都了。

说到这里,那后套平原的作用就很明显了,我们结合上期讲鄂尔多斯高原的内容,游牧民族不仅会在阴山长城以北的草原上不断游弋寻找机会,还会从狼山的缺口处渡过黄河进入鄂尔多斯高原,占据鄂尔多斯高原后,不仅可以与阴山以北的部队南北呼应威胁后套,同时也可以经无定河去往关中,唐代陈陶有一首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些地理知识就和古代的诗句关联上了。所以,如果说前套平原是山西高原的战略前线,那么,后套平原又何尝不是关中平原孤悬在外的有力堡垒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3...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清朝的统治长达276年,这让后人常常产生疑问:为何仅有三百万的满清八旗,能够长时...
原创 蒋... 民国时期,蒋介石长期兼任黄埔军校校长。那时的黄埔号称“将帅的摇篮”,林彪、杜聿明、宋希濂等一大批名将...
印记|日本投降矣!这幅《胜利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0日,胜利的消息已提前在重庆传开。当天,燥热的空气中...
吴雪飞:昆仑石刻补释 青海玛多县发现的昆仑石刻,引发学界广泛关注。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石刻作了大量研究。笔者拟在学界研究基础...
原创 祖... 在广东梅州的一方天地里,李先生家中珍藏着一件极具历史底蕴的家族瑰宝 —— 一枚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孙中山...
杨家统治播州700多年,一直拥... 播州主要就是现在的贵州遵义,播州的土司杨应龙之所以造反,不是蓄谋已久,而是被朝廷刺激坏了,不得不反。...
原创 秦... 雪峰居士讲历史,意在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历史的发展脉络,使抽象的史实变得平易近人、易于理解。通过叙述与分...
原创 日... 观看日本侵略战争题材的电影的观众,通常对日本侵略战争的影像并不会感到陌生。与我们部队那种简练、雷厉风...
原创 “...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是东汉末年襄阳地区流传的一句谚语,指的是马良、马谡兄弟五人。他们的字中都带有“常...
原创 云...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晚年作出一个颇具争议的选择:他并未把皇位交给自己诸多儿子中的哪一个,而是跳过父...
代代相传的宝物:秦半两,千年历... 在陕西省的一处静谧角落,杨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世代相传的秦半两钱币。这枚古币不仅是杨家代代守护的传家宝...
原创 朱...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无疑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从贫苦的农家一路走来,凭借顽强的意...
“红色蒲公英”飞入山河深处 进学校、进社区,讲述红色历史,播撒信念火种;进部队,进工厂,演绎革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访老区、踏边...
重走烽火弦歌路——一位作家对十...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8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重走烽火弦歌路——一位作家对十所抗战内...
原创 清... 在众多清朝影视剧和民间传说中,“满汉不通婚”被视为贯穿清朝二百多年的铁律。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想象中...
原创 作... 《大桂平传奇》 小城的故事,总是让人回味无穷。每一片古老的土地,都有无数历史风云在此交织。桂平,...
原创 1... 开国中将向仲华,是新中国成立后极具声望的军事与政治人物。他不仅在我军建制中担任过装甲兵政委、广州军区...
安徽抗战文物1 | 野寨抗日阵...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物局)推出“安徽抗...
美国能熬死苏联,同样也可以打败... 美国熬垮苏联的那一套,为何对我们行不通? 1991年12月25日,时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标...
原创 与...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末年一场震动全国的大事件。这场起义的核心力量来自广西的贫苦民众,他们在洪秀全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