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本被施莱歇尔搞下台后,一直伺机报复。1933年1月4日,经科隆银行家施罗德男爵牵线,他与希特勒举行会晤,商讨倒阁事宜。巴本力争自己当总理,给希特勒保留副总理职位,或者成立两人的“双头政权”,希特勒意在担任总理,双方未能达成协议。1月10日和18日,巴本和希特勒两次会晤,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月22日,经里宾特洛甫提议,巴本、希特勒、戈林等人与兴登堡总统的儿子奧斯卡·冯·兴登堡及总统府国务秘书梅斯纳一起举行协商,成效仍然不大。
民族人民党主席胡根贝格曾于1932年12月20日表示支持希特勒出任总理,并愿意在希特勒内阁中担任经济和农业部长。193年1月中旬,他又向施莱歇尔表示,愿意入阁担任统一的经济与农业部长。施莱歇尔拒绝了这要求,胡根贝格遂积极加入倒阁运动。 按照预定计划,新国会将于1月31日召开会议。施莱歇尔预计自己得不到国会支持,遂于1月23日进见总统,要求解散国会,并推迟几个月举行下届的国会选举。兴登堡要求他履行上台时的诺言,设法争取国会多数的支持。 施莱歇尔无力办到这一点,于1月28日辞职。此时,国防军领导集团内部也发生了有利于希特勒的变化。自1932年5月格罗纳被迫辞职后,国防军领导层内部的意见分歧就进一步公开化。以陆军首领哈默施泰因为代表的一批军官蔑视纳粹党,反对该党单独执政。施莱歇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反对纳粹党单独执政。从1932年年末至1933年年初,两人的关系愈益密切,经常在一起商议总理人选问题,结成了一股势力。然而,尽管他们都不希望纳粹党单独执政,但特别担心纳粹党与共产党联合起来反对政府,引起国内政局动荡,招致波兰向德国发动预防性进攻”。 他们认为一旦巴本与胡根贝格联合执政,必然会导致内乱。1933年1月下旬,哈默施泰因等人几次向兴登堡陈述意见,重点是反对再次任命巴本担任总理。在当时德国政治斗争的特定条件下,他们的行动客观上有利于希特勒上台。以驻防东普鲁士的第一军区司令勃洛姆贝格及其参谋长赖希瑙为代表的一派,则竭力主张任命希特勒担任总理。勃洛姆贝格曾于1927-1929年担任军队管理局局长,30年代初又兼任日内瓦裁军会议德国代表团团长,在军内拥有一定的地位。 由于施莱歇尔是几乎没有上过前线的“办公桌军官”,在军内威望不高,客观上有利于勃洛姆贝格等人扩大自己的作用。1933年1月下旬,勃洛姆贝格和赖希瑙受召与兴登堡总统商讨组阁事宜,勃洛姆贝格以国防军不足以同冲锋队和党卫队相抗衡为由,要求组建以希特勒为总理的民族阵线政府。同月29日,兴登堡任命勃洛姆贝格为国防部长。这在客观上加强了希特勒和军內亲纳粹派的地位。同日晩,施莱歇尔和哈默施泰因向希特勒和戈培尔发岀建议,要求逮捕正在向兴登堡施加影响的巴本、奥斯卡·冯·兴登堡和梅斯纳(即“兴登堡集团”成员)。 纳粹党却迅即把该消息通报给兴登堡集团,使局势进一步朝有利于纳粹党的方向发展1月24日,巴本与戈林、弗立克和里宾特洛甫等纳粹党徒商定,争取组建一条包括所有右翼政党的“民族阵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民族集中内阁”。但是,希特勒坚持要自任总理,而兴登堡和巴本还在组建希特勒-巴本内阁抑或巴本一胡根贝格内阁之间犹豫。当传闻军内可能发生政变的消息后,兴登堡和巴本迅速打定主意,同意让希特勒担任总理,但同时两人坚持认为,副总理必须由巴本担任,希特勒晋见总统时必须由副总理陪同,纳粹党只能占据內阁少数几个职位,不能司掌外交、国防、经济、财政等重要的部。巴本很有信心地认为:“在两个月內,我们会使希特勒向隅而泣。1933年1月30日中午,兴登堡总统任命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这一举措表明,在十字路口徘徊的德国终于迈向了法西斯独裁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