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春秋战国一段时期楚国都是四大强国之一,国土面积最大,兵力雄厚,后期一统天下的秦国还未显山露水,和燕国一起排在最末,看着四家争斗,及至战国中期七国争霸的局面形成,楚国依然排在前列,而秦国才后来居上,所以有着灭六国之心的秦国,才会一直看不爽楚国,可楚国为什么最终还是衰微,被秦国歼灭?
这件事还是得楚悼王上位的战国初期说起,当时七雄争霸局面的雏形出现后,局势大变,从前大家攻来打去是为了立威争霸,就像小孩子打架比谁最厉害一样,但是到了这时候大家的野心都是攻城略地,吞并为主,当时韩国就全力攻打宋国和郑国,魏国和赵国连连进攻楚国,全靠楚悼王用重礼贿赂秦国,秦国帮他斡旋才能存活。
而且楚国本来就是一个老国,臣子多贵族势力,没有什么人才,楚悼王想要有一番作为,可他自己一个人也使不出。不过就在他苦恼万分的时候,前面助魏国李悝改革并成功抗击秦国的吴起遭到谗害,只能离开魏国,并经过一番分析之后,渴望功名利禄的他决定去投靠楚国,毕竟这种时代越乱就显得他越有用,楚国就乱得他很心动。
公元前386年秦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总结了之前魏国的变法经验,强调制定法令,实行法治;当然他也不会放过吏治,楚国之所以国势衰微,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官僚之风不够清明,所以他准备杜绝“权门请托”,又要求官吏公私分明,力图给新兴政权拓宽道路,最后还要裁官;然后他最熟悉的军事更是改得彻底。
所以吴起变法之后楚国实力剧增,还能出兵援助赵国,并且与赵国一起将魏军击败,一时之间国势颇振,竟称霸江南,之后还敢与齐秦成争霸之势,诸侯国又开始畏惧楚国的强大。但吴起变法显然遭到了旧贵族的憎恨,公元前381年楚军虽然大胜,可楚悼王居然逝世了!吴起连忙赶到楚悼王身边,但等待他的却是死亡。
旧贵族带着弓箭闯入立时射杀吴起,吴起不得已趴在楚悼王的尸体上避难,但是这些人一点都没有缓冲,反正楚悼王也是被他们装成盗匪杀掉的,他们害怕什么?于是一直放箭将楚悼王和吴起射成了筛子,不过吴起也是个狠人,临死之前不忘将只箭一把插在楚悼王尸体上,然后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
按照当时楚国法律的规定是:“丽兵于王尸者”诛三族。这些人杀吴起的时候,箭也落在了楚悼王身上,又加上吴起死前刻意讲出来提醒,所以新君继位之后,共70多家旧贵族被处死,但是吴起的尸体也没有被放过,竟然还被处以了车裂,所以其实新上位的楚肃王也不喜欢吴起,于是吴起死后,他的变法也一同在楚国烟消云散。
杀死家喻户晓的革命家吴起,这就是楚国覆灭的开端了。吴起死后楚国内部空虚,对外忍让,楚肃王和楚宣王偷摸奉行吴起休兵自重的策略取得了巨大成效,却没有为吴起正名,所以旧贵族势力依然是主导势力,等到楚怀王也想要进行革新的时候,阻止他的人自然还是当初那些阻止楚悼王和吴起的势力,而楚怀王也没有坚持,变法再次失败。
而这个时候秦国已经经历过商鞅变法,当时秦孝公和楚悼王一样犹豫,旧贵族势力也同样猖獗,但商鞅脱颖而出之后,秦孝公就力排众议,命他于公元前359年颁布《垦草令》,拉开了变法的序幕。从此秦国不仅仅只是与齐国对峙的又一个大国,而是实力强劲的虎狼之国,齐国都需要挟持韩国和魏国才能勉强与之抗衡,但无力阻止。
而商鞅也是在秦孝公死后被旧贵族势力所杀。当时是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战国策》中说秦孝公原本是想传位给商鞅的,但是商鞅没有接受,其实如果接受的话,结局兴许不一样,所以最后位置给了秦惠文王。彼时旧贵族势力诬陷商鞅谋反,秦惠文王自然要下令逮捕他,他想去魏国没去成,最后不得已回到封地出兵,战死。
商鞅死后,楚国和秦国的差别就显露出来了。秦惠文王虽然也将之车裂,但是商鞅变法却没有跟吴起变法消失于楚国一样,消失在秦国,秦惠文王反而依然坚定推行新法,并且以旧贵族阻止新法推行为借口,将其一并铲除。所以秦惠文王此举是“三得”:王位最大威胁商鞅死了,国家奋进最大阻碍旧贵族灭了,国力也没有任何损害。
然后就是公元前312年著名的“张仪诈楚事件”了。秦国准备讨伐齐国,但是楚国与齐国交好,怕他们联合起来反抗,所以秦惠文王派张仪诱骗楚怀王说,要是和齐国断绝关系,那么就还以前占领楚国的600里地,楚怀王当然心动啊,不仅和齐国取消了盟国的关系,还为了表示真的很不想结盟派人去骂了齐王,结果呢?
结果他们绝交之后,张仪却打死不认自己说的是600里地,只说是6里,这时候楚怀王要是还不知道自己被骗,那真的就是猪脑子了,反应过来后恼羞成怒的他,立马就带上所有家底准备和秦国拼个你死我活,可是被早就准备好的韩国和魏国偷袭,公元前311年又迎秦国直接出击,所以楚国是丹阳、蓝田、召陵三战皆败,大国地位就此瓦解。
所以显而易见,杀掉吴起后变法并未成功的楚国早就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罢了;但杀掉商鞅后变法依然存续的秦国是真正“剥丝破茧”,振翅欲飞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