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他是皇室后裔,位列凌烟阁功臣第九,六次拜相,六次罢相!
迪丽瓦拉
2025-10-02 21:34:19
0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当初追随他一同打天下的多位功臣,便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24位功臣的画像。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按照顺序排列分别是1长孙无忌、2李孝恭、3杜如晦、4魏征、5房玄龄、6高士廉、7尉迟敬德、8李靖、9萧瑀、10段志玄、11刘弘基、12屈突通、13殷开山、14柴绍、15长孙顺德、16张亮、17侯君集、18张公谨、19程知节、20虞世南、21刘政会、22唐俭、23李勣、24秦琼,今天我们介绍一下本文的主角萧瑀( yǔ)。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萧瑀的身份最为特殊,他既是南朝皇室后裔,又是隋朝旧臣,最终成为唐朝功臣。他一生经历六次拜相、六次罢相,相当传奇!

公元 575 年,萧瑀出生于后梁江陵的皇宫之中。他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后代,他的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萧詧是后梁宣帝,父亲萧岿是后梁明帝,兄长是西梁末帝萧琮,姐姐则是隋炀帝皇后萧氏。

作为后梁明帝萧岿的第七子,萧瑀九岁时就被封为新安郡王。

兰陵萧氏自萧衍建立梁朝以来,就形成了崇文重教、笃信佛教的家族传统。萧瑀自幼勤奋好学,尤其擅长书法,其书法造诣在当时就颇有声名。同时,家族浓厚的佛教氛围也使他养成了笃信佛教的信仰。至于他的性格,历史记载他个性正直,为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

开皇七年,十二岁的萧瑀入隋,随后便定居长安。凭借姐姐萧氏成为晋王杨广妃的这层关系,在杨广即位成为皇帝后,萧瑀被委以机要事务,官至内史侍郎,负责掌管皇帝的重要文书和诏令起草。然而萧瑀秉性耿直刚烈,看不惯隋炀帝的骄奢无道,于是乎他屡次劝谏,隋炀帝对此非常恼火。

值得注意的是,萧瑀的妻子是文献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而唐高祖李渊是独孤皇后的亲外甥。再加上,在隋朝为官期间,萧瑀与李渊因亲戚关系而交往甚密,这为萧瑀后来归附唐朝埋下了伏笔。

隋朝大业年间,随着隋炀帝对高句丽的三次大规模征伐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国家财力耗尽,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巡行北部边塞时,遭到突厥始毕可汗几十万精锐骑兵的包围,被困于雁门关。此时萧瑀向隋炀帝建议赦免高丽,以此缓解国内压力,隋炀帝也答应了。但当突厥撤军后,隋炀帝却懊悔采纳了萧瑀的建议,认为这损害了自己的权威。新仇旧恨之下,隋炀帝当即免去萧瑀的内史侍郎之职,将他贬为河池太守,责令他立即赴任。

大业十三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随后占领长安。李渊深知萧瑀的才能和声望,想要将他纳入麾下,于是他在次子李世民去进攻薛举的时候,让他前往河池郡拜访萧瑀,递交亲笔书信。

萧瑀读到李渊 "瑀弟胸怀万机,才智过人,请速来京师,共辅社稷" 的信后,他当即表态愿意归顺李渊。随后,萧瑀将河池郡的所有兵马交给李世民,自己则带着家人奔赴长安。

萧瑀归附李渊后,李渊任命他为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为民部尚书,负责全国的户籍和财政工作。

唐朝建立后,围绕着皇位继承权问题,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两派一时间剑拔弩张,最终爆发了玄武门之变。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萧瑀始终坚定站队李世民。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萧瑀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然而萧瑀在贞观年间的仕途可谓一波三折,他先后六次拜相,又六次被罢相,这样的经历在唐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萧瑀为人刚正不阿,处事严厉刻板,在与其他大臣的合作中经常发生冲突。贞观元年,萧瑀与陈叔达在朝堂上因意见不合而激烈争论,甚至不顾唐太宗的几次制止,唐太宗一怒之下将两人同时罢相。这是萧瑀第一次被罢相,但唐太宗深知他的才能和忠诚,不久后又恢复了他的职务。

萧瑀的第二次罢相同样发生在贞观元年,这次是因为萧瑀托出使突厥的唐俭给避难突厥的姐姐萧皇后带去一封家书,被政敌告发为 "私通书信于亡隋皇后"。后经过调查后真相大白,萧瑀也很快恢复了相位。

贞观四年,李靖率军征讨突厥,杀死了颉利可汗的妻子也就是隋朝的义成公主,萧皇后因感念义成公主的恩情而悲痛不已。恰好此时萧瑀上奏弹劾李靖治军无方。于是有大臣就趁机进言,说萧瑀弹劾李靖不当,有公报私仇的嫌疑。不久后,唐太宗任命萧瑀为太子少傅,免去其御史大夫职务,不再让他参议朝政,这是萧瑀的第三次罢相。

萧瑀的第四次拜相是在贞观八年,李世民为处理李渊的丧事而重新起用萧瑀为 "特进",参与政事。但这次任职也仅持续了一年,萧瑀因性格急躁、偏狭而第四次被罢相,出任歧州刺史。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唐太宗命长孙无忌、萧瑀等人共同审理此案。在处理完该案后,萧瑀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第五次拜相。此后同样又经历了第五次罢相,后又被拜相起用。

贞观二十年,因萧瑀与同僚关系紧张,且多次逆忤圣意,李世民极为怨愤。在萧瑀又一次与同僚发生激烈冲突后,唐太宗再次下令罢免了他的相位,将他贬为商州刺史,萧瑀第六次被罢相。

虽然萧瑀因性格与为人问题六起六落,但是唐太宗还是很欣赏他。唐太宗曾对房玄龄等人评价萧瑀:"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 并专门作诗《赐萧瑀》赠予他:"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萧瑀位列第九。

贞观二十二年,姐姐萧皇后去世,这对年事已高的萧瑀造成了沉重打击,萧瑀变得十分消沉。唐太宗得知后,将他召至玉华宫调养,但此时的萧瑀已病入膏肓,不久便溘然长逝,享年 74 岁。

萧瑀去世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下令追赠他为司空、荆州都督,赐谥号 "贞褊公",并特许他陪葬昭陵(李世民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萧瑀的家族从萧瑀开始,先后有八位出自兰陵萧氏的家族成员担任唐朝宰相。《新唐书》记载:"自瑀逮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英雄时代,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虽然仅持续了百余年,却孕育了无数令...
原创 原...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宗族势力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如同一条条暗流,在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
原创 三... 陈到:蜀汉的无名英雄与白毦军统帅 陈到,字叔至,豫州汝南人,是三国时期蜀汉阵营中一位低调却功勋卓...
原创 一... 《一诺千金的季布:从项羽猛将到汉朝重臣的传奇人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可谓家...
原创 2...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战神霍去病的传奇人生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气壮山河的豪言...
原创 三... 诸葛亮的历史定位与军事才能再探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绝非仅是一位普通谋士,而是一位集政治家、军事统...
原创 张... 三国风云:刘备的生死逃亡与长坂坡之战 在三国纷争的早期岁月里,刘备的运势可谓坎坷多舛。这位汉室宗亲...
刘备重用法正超诸葛亮?英年早逝... 《蜀汉第一谋士法正:被历史低估的超级智囊》 前言 在三国历史长卷中,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故事...
这块近2米长的木板,浙江首次展... 近日 浙江省档案馆推出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原创 1... 你有没有想过,一条比北京二环还短的通道,竟能让美国、俄罗斯、伊朗、土耳其、阿塞拜疆全都心神不宁?别看...
原创 岭... 朱元璋在制定北伐方略时,采取了一个绕远而稳妥的策略:先攻取山东,再进入河南,同时派兵进驻潼关。虽然在...
原创 不... 项羽分封制的历史背景与深层考量 秦末乱世与项羽崛起 在秦朝末年风起云涌的起义浪潮中,项羽凭借其卓越...
原创 偷...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猛将层出不穷,吕布、关羽、赵云、马超这些名字几乎人人皆知,他们不仅战力惊人,还留...
(抗战胜利80周年)中新时评:... 中新社北京9月2日电 题:弘扬正确二战史观 捍卫和平正义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80年前的今天,日本正...
原创 朱... 明宣宗朱瞻基,被认为是明朝历史上少见的贤明君主之一。在明朝两百七十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常常与“...
“日本八路”之子:日本扮成战争... 抗日战争期间的日本籍八路军老战士小林清之子小林阳吉今年受邀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原创 《... 【热血初心难敌温柔乡:抗联兄弟的信仰拉锯战】 (倒叙开场) 松林镇酒馆的灯火将云虎的身影拉得悠长,大...
原创 决...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之一,自幼身处草原的风沙与贫苦之中,靠着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一步步...
北宋在这几个人的合力推动下灭亡...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心里第一个疑问一定是:这些人究竟是谁?那就按照他们登场的顺序,一一拉出来见见吧。 ...
原创 溥... 溥仪,清朝最后的皇帝,在光绪病重之际,慈禧太后决定由摄政王载沣的长子来继承大统。光绪驾崩后,年幼的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