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升,北宋初年的开国元勋,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大将军。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先后效力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初立的宋朝,几乎贯穿了五代到北宋建立的整个动荡时期。因为时代更迭频繁,他的大部分岁月都驰骋在战场上,不论在谁的麾下,他总能凭借精湛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作风赢得器重,并在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据史书记载,王彦升曾随周世宗出征,讨伐南唐与契丹。他在战事中表现出色,屡立奇功,归朝后即被任命为散员都指挥使,从而在后周政权中站稳脚跟。建隆元年,他更是参与并筹划了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积极拥护赵匡胤,促成了宋朝的建立。在此后的岁月里,他被安排镇守唐州,随后又多次被派往其他重镇,以巩固国防与稳固新政权。有人赞誉他功绩卓著,曾言:“筦榷之利,悉输之军中……二十年间,无外顾之忧。”足见他在边境防御与军政管理上的重要性。
王彦升原籍蜀地,前蜀灭亡后被迫迁居洛阳,早年跟随宦官孟汉琼,因武艺高强被推荐至唐明宗帐下,补任东班承旨。他性格耿直严肃,力大无穷,尤其善射,因此被人称作“王剑儿”。后晋时期,他曾随军抵御契丹入侵。公元944年契丹大军围攻大名,年幼的晋帝亲自督战,招募勇士,王彦升即在此时挺身而出,奋勇作战,因功被擢升为护圣指挥使。
广顺元年是他仕途的重要转折点。他先在战场上斩杀敌将,后又成功击退外敌,逐渐升至铁骑右第二军都校,并兼任合州刺史,地位显赫。然世局瞬息万变,后晋覆亡,后周继立,他又选择归附新朝。显德三年,周世宗亲征南唐,王彦升随军攻下金牛水砦,生擒敌将,斩敌两千,功绩彪炳,因而获皇帝青眼相待,官阶再次晋升。
建隆元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王彦升亦参与其谋,依计先率兵回京稳固形势。在与后周禁军统领韩通的冲突中,他果断斩杀对方满门,虽稳固了兵变大局,却违背了赵匡胤“不滥杀”的原则,令太祖心中不悦。但出于建国初期笼络人心的考量,宋太祖不仅未深责,反而升任他为铁骑左厢都指挥使,并授予京城巡检之职。然而,他因深夜私访宰相企图索贿而被密告,最终贬谪唐州。
外放之后的王彦升似乎转变甚大,他更加专注于边疆防御,忠心镇守边境。公元969年,他被调任方州防御使,不久又因防御有功被派往袁州抵御夏州军队。在此期间,他与诸多边疆将领结为好友,常常切磋防御策略,逐渐形成了一支强大的西北边防力量,使北宋建国二十年间西北无忧。开宝七年,他年事已高,被召回京城,但未及归家便不幸去世,实为憾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高度评价他:“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久其官而责其成。”这句话体现了宋太祖对王彦升的信任与厚待。虽其性格略显偏执,偶有瑕疵,但不可否认,他是宋太祖麾下的虎将之一,长期驻守边疆,为宋朝初年的稳固与安全立下了巨大功劳。虽然未能在朝廷位极人臣,但他将后半生精力都奉献给了边疆,这或许正是武将最本质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资料:
《宋史·卷二百五十·列传第九》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三·后周纪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