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一句千古传诵的诗句,道尽了杨贵妃绝世的容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的美丽自是不容置疑。长久以来,人们常常将唐朝由盛转衰的责任,归结到杨贵妃身上,甚至认为她是唐玄宗沉迷声色、昏庸误国的根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观也在逐渐改变。毕竟,在封建社会里,真正掌握权力与决策的始终是皇帝本人,怎能轻易将天下兴衰的重担推到一位女子肩上?
在史书《资治通鉴》中,曾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记载:“贵妃与禄山作三日洗儿,洗了又绷禄山,是以欢笑。”意即杨贵妃亲自为安禄山洗澡,还用锦绣将他裹成婴儿模样,引得宫中笑声不断。这件事放在今天,多少让人费解:一国之君最宠爱的妃子,为另一个男人如此亲昵,唐玄宗为何不仅不加阻止,反而听之任之?他究竟是心胸宽广,还是另有盘算?
唐玄宗的态度是解读这一切的关键。《资治通鉴》卷一二六中说:“玄宗就观之,大悦,因加上贵妃洗儿金银钱物,极乐而罢。自是,宫中皆呼禄山为禄儿,不禁其出入。”换言之,唐玄宗不但没有动怒,反而亲自观赏,并以赏赐相加。此后,安禄山在宫中自由出入,甚至与杨贵妃见面都不需经过许可。这一行为,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显得不可思议,然而在唐玄宗看来,这并不足以威胁他的尊严。
为何如此?一方面源自唐玄宗作为皇帝的自信。他笃定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不可能越规。他亲昵地称安禄山为“儿子”,杨贵妃也如此称呼,自然更不可能发生逾矩之事。在唐玄宗眼中,这场“洗儿”不过是母子间的戏谑。他更坚信,自己作为天子,身份与地位无可比拟。与安禄山相比,无论是权力还是文化修养,自己都远远凌驾其上。如此巨大的差距,令他根本无惧。
另一方面,安禄山的圆滑狡诈也起到了作用。身为外族将领,他深知若要图谋大事,首先要稳住皇帝的信任。于是他竭尽全力表现忠心。例如,在一次宴会上,他主动跳起少数民族的舞蹈,体态虽肥硕,却能旋转如陀螺,惹得满座哄笑。唐玄宗看到后兴致盎然,询问其腹为何如此硕大,安禄山机智回答:“陛下,这里面装的,都是对您的忠心啊!”一句巧言,立刻博得皇帝的欢心。
在长期的笼络与表演下,唐玄宗对安禄山的戒心渐渐淡化,甚至完全放下。哪怕后来安禄山起兵叛唐,他仍一度不愿相信,昔日的“儿子”竟会反叛。遗憾的是,这份信任最终酿成大祸。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在马嵬坡自尽,唐玄宗也因此丢掉权力,只能做一个空有尊号的太上皇。
从这段历史来看,杨贵妃并非单纯的“祸水”,真正导致盛唐由盛转衰的,是帝王的自信与麻痹,是安禄山的野心与欺骗。历史的复杂,远非一句“红颜祸水”所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