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汉武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统治长达五十四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更换的宰相人数自然也不少,一共有十三位,分别是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以及田千秋。可以说,汉武帝犹如“铁打的皇帝”,而宰相则是“流水的官员”。在这些人之中,窦婴、公孙弘等人声名显赫,被后世频频提及。然而今天我们要关注的并不是这些有名的大臣,而是最后一位宰相田千秋。虽然他名气不大,但却有一个特别的地方——他升任宰相的速度之快,简直可以用“火箭式窜升”来形容。
田千秋的出身并不算显赫,但也并非普通百姓。他是王族的后裔,祖上出自战国时的田齐一脉。齐国灭亡之后,他的先祖迁徙到长陵,负责守护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到了田千秋这一代,他的官职不过是“高寝郎”,其实就是守墓卫队的小头目,勉强算是小吏,几乎没有什么前途可言。然而,历史常常充满转折与意外,有些人看似平凡,却在命运的推演中迎来巨变。田千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公元前92年,著名的“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因受到江充的陷害,情急之下举兵对抗,结果兵败,被迫自尽。此事牵连甚广,数万人因此受到株连。晚年的汉武帝疑心极重,虽然许多朝臣明知太子是冤枉的,却无人敢冒险替他说话。就在这时,田千秋站了出来,他上了一封奏疏,言辞含蓄却极富智慧。他写道:“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罢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意思是,儿子动用父亲的兵马,充其量也就是受鞭刑的罪过,至于太子因慌乱而误杀,根本算不上滔天大罪。他又借“梦见白发老人指点”的说辞,将本来难以启齿的直言,巧妙地包装成神示般的劝谏。
汉武帝读后深受触动。当时他已逐渐意识到太子举兵是出于恐惧,并非叛逆。于是立刻召见田千秋。史书记载,田千秋身材高大,超过八尺,相貌堂堂,精神饱满。汉武帝一见便十分欣赏,对他说:“父子之间的事,人们都讳言,而你却敢于明白直陈,这分明是祖宗神灵指点你来劝我。我愿让你成为我的辅佐之臣。”不久,田千秋被任命为大鸿胪,掌管礼仪外交事务,位列九卿。仅仅几个月后,他又被直接擢升为宰相,从一个小吏一跃而至权臣之位,这样的仕途飞升,在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当然,田千秋的成功不仅仅是“踩中了时代红利”。他本身敦厚稳重,颇具智慧,担任宰相期间能谨守本分,不逾越规矩,深得汉武帝信任。《汉书》评价他“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也就是说他比前面的几位宰相更能稳当地守住职位。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田千秋继续以辅政大臣的身份执掌朝政,且一任就是十二年之久。昭帝对他礼遇有加,体恤他年老多病,还特许他乘小车入宫,因此他获得了“车丞相”的外号。最终,田千秋得以在丞相任上寿终正寝,算得上是大汉朝宰相群体中极为幸运的一位。
这段经历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胆识与机缘,也让后世见证了一个“小人物逆袭”的传奇故事。